环球网报道 记者侯佳欣 7月份的吉林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也是地里的庄稼长势向好的重要阶段。
7月21日,“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沿途,地里的玉米已经一人多高,长势喜人。而最让采访团眼前的一亮的,则是一旁属于白城市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水稻基地。
向前往去,一块标有“稻蟹共生”文字的大牌子格外醒目。稻田里,一只只还没有手掌大的小螃蟹正在努力找寻着最舒适的“栖息地”,发出阵阵“窸窣声”,一阵暖风吹过,水稻叶也跟着微微颤动,伴随着“窸窣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态农业画卷。
“简单说,这就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和介绍说,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而水稻也为河蟹净化了生存环境。
同时,据记者了解,经过精心培育的蟹田米口感软糯、气味香甜,更重要的,这种模式还为种植户每亩地带来400-600元收入,实现了共生双丰收。
与此同时,2015年,该公司引进了直升飞机进行预防稻瘟病、叶枯病等植保作业。
“这种植保作业一天有效喷施基本在15000-20000亩,每亩地用药和水约在500ml,大大节省、节约了人力和水资源,并且还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提高水稻产量。”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龚福鹏介绍说,通过植保飞机作业,近几年没有稻瘟病发生,水稻每公顷也增产了1000斤-1500斤。
同时,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该公司研究团队针对水稻浸种、催芽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标准不规范等情况,建设了100吨/批次智能化催芽车间两座,能同时浸种、催芽200吨,可为50000亩地提供芽种要求。
如今,吉林黑土地上不仅有“传统的”土地保护性耕作,更有“科技量十足”的现代农业的强势注入,一幅幅如“稻蟹共生”的生态农业美卷,正在眼前的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