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风沙天气频繁、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一草一木极为珍贵。京新高速施工时,全体施工人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把京新高速建成了一条绿色环保的高速公路。
一条玉带般的天路,从漫漫黄沙与荒芜戈壁中蜿蜒伸向天边,这就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北)京新(疆)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京新高速),国家公路网编号为G7。京新高速横贯东北、华北、西北,全长2768公里,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五省(区)一市,是一条新的出疆陆路大通道。
不久前,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垒段(以下简称梧木段)通车,全长515公里。“这段公路的通车,打通了京新高速的‘最后一公里’,结束了新疆巴里坤县、伊吾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9月3日,中国铁建新疆京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隆星说,梧木段全线穿越沙漠戈壁,从空中俯瞰,这段公路,恍若一条黄沙中的绿色飘带。
全线共设计62处动物迁徙通道
梧木段包括梧桐大泉至下马崖至伊吾段、伊吾至巴里坤段、巴里坤至木垒段三段。
“梧木段途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中国铁建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一院)京新高速项目总工程师王晓智说。
新疆北部大片荒漠地区,分布着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资料显示,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双角角尖相向钩曲。普氏原羚栖息于山间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带,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冬季往往结成大群。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环境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
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是梧木段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据王晓智介绍,铁一院设计团队在选线时,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如果避不开,也会采取严格措施,最大可能地保护环境。为方便相关区域动物迁徙,铁一院在梧木段全线共设计了62处动物迁徙通道,其中包括两处铁路桥在最上方、动物迁徙通道位于中间、高速公路在最下方的三层立体交叉通道。
施工涉及的弃土,在开挖使用后,均要求原貌恢复。“公路施工时,需建设施工便道、预制场、拌和站、弃土场以及施工营地等,这需要占用临时用地。公路建成后,这些临时用地要复垦并恢复原貌。”王晓智说,大石头隧道是梧木段唯一一座隧道,挖掘山体产生的弃渣超过15万立方米。施工人员把弃渣进行加工后,大部分用于路基填筑,剩余部分用于服务区场地建设。
工区来了只憨态可掬的小黄羊
新疆地区风沙天气频繁、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一草一木极为珍贵。施工和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贯穿中铁二十二局京新项目建设始终。
为节约每一滴水,工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将拌和站及预制场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后统一收集,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和种植草皮;为减少对戈壁砂的扰动,工地采取最严厉的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其中一条就是立“环保桩”,把施工车辆的行车便道严格限制在界定线内;为不影响野生动物和牧群的生活、迁徙,项目部先行施工完成了多座动物通道,并设置野生动物饮水点,保障了小动物们的安全通行。
严苛的环保措施,保持了施工场地良好的生态,也吸引小动物们纷纷前来“做客”。
2020年4月的一天,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羊误闯进了一工区。职工们发现后一边与当地森林公安部门联系,寻求专业救助,一边精心地给小羊准备食物清水。
小羊从最初的胆怯逃避,到与职工“亲密”接触,后来竟慢慢变成了工地的一员。
“后经森林公安人员确认,这只小羊正是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公安人员当场对项目部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给予了表扬。”中铁二十二局京新项目负责人高飞说。
高羊茅联袂披碱草为路基“添绿”
给高速公路路基两边种草,是摆在项目技术人员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技术人员成立课题小组,重点就是选择草籽,先小规模野外单株预实验,即将不同草种置于不同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开始,他们把目光锁定在耐旱、耐寒、耐碱、耐风沙的披碱草上,对试验段种子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但很快,大家发现披碱草虽然生长较快,但抵御风沙效果一般。
技术人员没有气馁,通过向当地林草部门和牧民请教,又找到了一种耐旱和易于成活的草种——高羊茅。高羊茅根系很深,具备极强的适生能力,能很好地起到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的作用。
“从适应性和成活率方面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高羊茅作为主要修复草种,而披碱草作为搭配一起种植。”高飞介绍,二者搭配,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其中高羊茅抵御风沙,披碱草则快速扩散繁衍,扩大绿地面积。
几年来,项目部播下的几百公斤草籽,争相萌发、生长、开花、结籽,覆盖高速公路沿线两万平方米的土地,让京新高速梧木段成为浮在荒漠戈壁中的一条绿色大道。
据交通运输部有关专家介绍,京新高速是继连霍高速公路之后第二条全天候进出新疆的公路动脉,其全线通车使得北京与乌鲁木齐之间公路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沿线经过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阿拉善、酒泉、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京新高速北京段于2014年5月24日通车,内蒙古至新疆临白段于2017年7月15日全线贯通。2019年,位于天山北麓的梧木段正式开工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今年6月30日,梧木段通车,总里程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全线通车。
统计数据显示,京新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出口总车流量持续增长,从开通首日的1300辆增长到目前的日均6400辆,入口总车流量从1330辆增长到目前的日均6455辆。
相关链接
把生态保护落实到施工的点点滴滴
京新高速阿盟段地处内蒙古阿拉善,全线穿越戈壁沙漠无人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数量极少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起来十分缓慢。为此,建设者始终将保护阿拉善脆弱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在美丽的阿拉善大地,除了留下一条康庄大道、一段美丽传说和一腔深情厚谊外,不留下一丝来过的痕迹”的环保思想,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行动落实在了施工生产的点点滴滴。
建设过程中,办公区、生活区、工地试验室、各类临时设施、水土和环境保护设施等,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严格控制临时用地面积,把地处戈壁沙漠深处的高速公路当作繁华都市的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施工单位在工地现场设立了标准垃圾箱,多辆垃圾回收专用车来回穿梭,收集沿线垃圾;定期组织全体建设者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守护一片绿色”专项活动,延伸开展了节水为荣、一水多用、珍惜纸张、种树种草等专项主题活动,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京新高速施工沿线还专门修建了供羊群、骆驼等动物迁徙的过道桥涵、环保隔离栅栏和大量的野生动物饮水点;对取、弃土场采取了防护措施,增加了防护钢丝网,有效保护了牧民与牲畜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不再使用的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恢复。针对沙漠路段特殊的地质条件,施工者还专门设计了填充式的防风沙袋,由一个个1平方米的方格组成,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进行了独特设计,至少可以保持2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固定公路沿线的流沙,还在沙袋的网格内种植了适用于沙漠地区生长的植被。(科技日报记者 矫阳)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