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真没想到债基的调整会成为这两天投资者包括很多自媒体关注的重点。
毕竟债基这个品种原来持有人的结构是以机构为主的,不得不感叹,银行理财这两年的溢出效应真是越来越明显了。
所以也趁这个机会,写一点我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和大家聊聊我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考虑到大部分债基的投资者都还是这两年才刚刚接触这个品类,我争取讲的简单一些。
1
债基与银行理财
毫无疑问,债基投资的是债券,或者至少是以债券为主要的投资标的。金融领域,任何一个资产的定价其实都是对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对于债券来说,他当前的价值就是未来本息的折现。
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一种选择就是持有到期,这种情况下无非关注下买的债利息高不高,到期发债人会不会赖账就行了。另一种选择就是直接在市场上交易,因为虽然债券的本息都是固定的,但他的折现率是随着市场的情况会不断变化,所以,债券每天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这种变化来获得收益。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其实他主要的策略就是第一种,即建一个池子,然后持有到期,等着拿票息的收益。但因为债券的投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普通投资者未必等得了,所以为了吸引普通投资者参与,这里面就存在期限错配和资金池的问题。事实上,我们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不会波动,只是你之前并不知道罢了。
但资管新规颁布后,期限错配和资金池这种玩法就不再允许了,同时原来银行理财这种比较牛叉的估值方法也不让用了,这就是这两年行业讲的净值化过程。
如果撇去非标资产不谈,本质上债基和银行理财是两类十分类似的资产,但因为要给投资者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允许投资者正常的申购赎回,所以他每天就必须进行估值,而市场每天的折现率又是不断变化的,于是债基每天的净值就自然就会上下波动。
但无论如何债券型资产的投资逻辑是不会变的,即他长期的投资价值是由票息决定的,只要发债的主体到期能够还本付息,就不用害怕,只不过短期净值的波动会受到折现率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买债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的票息收益,就不用太过介意短期的波动。之前买银行理财也没见你天天看净值,买债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2
一季度与一个月
接着说为什么过去一个月,说好稳稳的幸福会怎么就变成了忐忑不安。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折现率的变化。市场的折现率在上升,所以债基的净值就会下跌,所以大家就慌了。
影响市场的折现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央妈,央妈放水,市场上的钱多了,折现率就会低,债基的短期估值就会上涨。那央妈什么时候会放水,说白了就是央妈觉得经济不好的时候。
所以说到这里,可能你就会知道为啥今年一季度买的债基会那么嗨了。因为一季度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今年的经济要跪,所以央妈也放了很多水,这样一下子市场短期的折现率就下去了,对应债基的估值就上来了。
所以,事实上,如果你是今年一季度买的债基,你享受到的并不是债券票息带来的收益,而是折现率快速下行所带来的收益。这哪里是稳稳的幸福,一季度债基其实可嗨了。
那为什么折现率现在又会快速上升呢?说白了主要4点原因:
一是大家突然发现经济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一季度短期利率的快速下行里面隐含了对于经济非常差的预期,但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一公布,大家一看,好像经济的韧性还可以,所以这就产生了预期差。
二是美国对我们的施压比想象中弱。相较于去年的来势汹汹,可能也是受到疫情及国内抗议问题的影响,懂王最近这一个月刚我们的力度很明显减弱了,虽然嘴炮不断,但实质性的影响其实是小于预期的,这点也提升了大家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
三是央妈发现有人趁着放水在浑水摸鱼。今年两会火了两个词,一个是地摊经济,另一个就是要放水养鱼,不要浑水摸鱼。说白了就是央妈发现利率降低后,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市场中套利,比如以融了短端去买长端。所以,最近一方面央妈创新了调控方式,尝试直接宽信用,而不是通过原来的宽货币的方式来推动宽信用,另一方面也有传言最近央妈在查市场的套利行为。所以,就把市场给吓着了。
四是前期涨多了外加羊群效应。本来前面涨的就猛,现在调整一来,外加传言央妈在查,所以就慌了,套利的人赶紧要把杠杆去掉,卖长端平短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利率曲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长段两端。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这样的普通投资者也因为受不了波动而赎回,这就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调整。
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说白了就是大家发现经济并没有想象中差,外加群体趋势反映的影响。
3
乖宝宝与坏小子
既然现在债券市场还在调整,那债基还会不会跌?还能不能买?要不要先卖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想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是对于折现率的判断。
因为目前这波折现率的调整,里面既有理性市场预期的因素,也有非理性的情绪因素,所以现在要判断折现率有没有调整到位其实很难,只能说类似今年一季度这样的折现率一路下行的可能性没有了,但收益率也不可能无限制的上行。
毕竟今年的经济情况到底怎么样,大家心里也是有底的,鼓励摆摊,不提GDP都是很现实的东西。对于今年经济的成果不能报太高的预期,现在只是对之前过于悲观预期的一个修正。
另一方面,美国对我们的影响因素仍然是不确定性,特别是11月美国要大选,很难说三季度懂王为了连任,或者转移国内的矛盾,会不会出再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从折现率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短期更大的可能就是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波动,至于长期,趋势肯定是下行的,只是节奏目前还不太好判断。因此,如果你比较介意短期债基的波动——
1)如果之前买了的,毕竟现在市场的折现率较债市最乐观的时候已上升了不少,所以真的也没必要卖。
2)如果你之前还没有买,因为折现率短期区间波动的概率更大,可以考虑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
二是评价大幅波动的标准。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债基的波动很大,前面也给大家分析了一大堆理由,但事实上,从债券型基金指数5月至今的表现来看,整体下跌也就在1%左右。相较于偏股型基金每天1%上下的净值波动,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我觉得对于波动,不能凭感觉,关键还是要找到可比的参照系。因为,人总是损失厌恶的,赚钱的时候你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快乐,但亏钱的时候你倒是可能比你想的更难受。
上图是债券型基金指数的过去1月和今年以来的走势,现在大家拼命再分析1%下跌的理由,但如果从年初的视角来看,其实仍然是正收益的,只不过收益从之前的3%跌倒了2%左右。
这就好比我们在通过放大镜来看这个市场,有时候感官会欺骗我们。对于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我一直觉得,望远镜会比放大镜更适合,投资还是需要有适当的“钝感”。
同样是债券型基金指数,如果我们把它的显示方式调整为季线或者半年线,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情况可能真的不值得你关注那么多。
因为除了13年和16年的钱荒或者债市整风等极个别事件的影响外,在其余的季度或者半年度中,债基的区间收益都是正值。图中我同时叠加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两者一比较,也可以发现,债基的波动在偏股基金面前就是个弟弟。
所以,对于当下的波动,真的没必要那么担心,可以考虑先拿满一个季度,然后再做判断。
债基和股基,两者一个像乖宝宝,一个像坏小子。乖宝宝不出事没人关注,一出事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坏小子则老惹祸,反而是哪天干了点好事更容易被大家记住。
我们做投资,就好像是他们的班主任。到底是乖宝宝多一些更容易维持课堂的纪律,还是坏小子多一些更容易维持课堂的纪律,关键还是要看他们平时的状态,还不是揪着某次的失误或者成绩不放。
4
青椒炒肉丝
今年我们首席宏观中期策略的题目叫做“先为不可胜”,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大概意思指的是想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使自己立足不败之地。立足不败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战胜别人则要取决于敌人给不给我们这个机会。我觉得用在指导理财方面,同样也是十分贴切的。
因为,今年的宏观环境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二季度固收资产碰到了一定的压力,权益的表现相对较好,但三季度指不定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到时候权益资产不行的时候,又会轮到债券的表现时间。
可能唯一确定的就是波动本身。这种情况下,去做股债的轮动,看到什么表现好了,再去追可能到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与其整天想着风在哪里,不如两者都买一点,可能反而是2020最为稳妥的不败之招。
打个比方,权益投资就好比烤肉,味道很好也很重,但对普通人来说每天吃受不了。债基投资就好比沙拉,减减肥还可以,老吃也会觉得人生毫无乐趣。如果再轮动一把,基本就是冰火九重天的节奏。
但青椒炒肉丝就不一样了,荤素搭配,虽然没有烤肉那么刺激,但也没有沙拉那么寡淡,这是你每天真正可以坚持下去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投资权益和债基的时候,很容易只单纯的关注他们本身的交易价值,即看他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不会涨。但债基对于我们,除了交易的价值外,其实更大的价值是他的配置价值。
特别是对于那些权益持有比例比较高的投资者,通过配置债基,可以帮助他们把组合的整体波动率降下来,进而达到改善持有体验,提升持有时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同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本身也是对冲今年市场不确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希望你以后再吃青椒炒肉丝的时候,都能够想起债基的配置价值。虽然他未必能够帮我们提升直接整体收益,但可以让我们先立于不败之地。
真的,理财路上,积小胜为大胜,不下牌局比什么都重要。
5
结语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虽然前面提到投资者及媒体对于这次的市场调整反应稍稍有点过,但内心里,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坏事。
一方面,是因为代表大家真的有买这类产品,所以真的都关心。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行业在投资者的陪伴上真的是做的越来越好了。当客户彷徨的时候,就有人赶紧出来说一下,而不是以前那样装鸵鸟。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循环,这也才是财富管理的应有之义。投资者对于净值化观念的接受并不会自己到来,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财富管理机构,每一个从业者,在每一个客户需要我们的时候,去做好对应的预期管理与情感陪伴。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2019年是行业财富管理转型的元年。但我想说的是,2019年的资本市场真的不是一个常态化的资本市场,如果你看过理财杂记的前几篇文章,就会知道2019年是过去7年中收益最高,但波动最低的一年。
在这样nice的市场环境下,有些问题是反映不出来的。但2020年就不一样了,这是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一年,同时也是均值回归的一年,收益会降低,波动会增加。
这个过程中,就会更考验每家财富管理机构的战略定力与勤奋程度。不过市场波动的增加又是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结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种考验又不会过于严苛。
因此,如果说2019年是行业财富管理转型的元年,那么2020年更像是行业财富管理的练兵年。期望每一家机构、每一个从业人员不要错过今年这样一个时机。
净值化的浪潮已经来临,新的分类评级标准也已给我们指引了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但机会一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我们不应高估短期的影响,但也不能低估长期的趋势,下次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