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进入尾声,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仅剩一周的时间。
这意味着这场资管史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行动,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过渡期间,我们共同见证了各家机构、各种业务的突围路径,多是“壮士断腕”的果决“断舍离”。与此同时,整个市场也为即将到来的“大资管”时代做好了准备。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对信托行业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如今验收时刻已到,信托相比过去,又有哪些新变化呢?话不多说,小编这就来带大家回顾一下信托业的2021年。
1、产品形态—非标转标、融资转投资
相信朋友们都注意到了,今年市场上信托产品形态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了,甚至出现了很多没听过的名词,例如经常买政信类信托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过去的政信类信托,一般都是信托公司通过发放信托贷款,或者通过带回购条款的资产受让形式将资金直接给到融资方,结构简单明了。
而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场上很少看到这类产品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托资金去买债券,以及最近很火的永续债信托。有兴趣可以阅读《想了解永续债信托?看这一篇就够了》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主要是源于2020年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当中严格限制了信托公司非标融资业务的比例。
而过去发放信托贷款的形式,就是典型的非标融资,那这种业务没有额度了之后,信托公司只能改变产品结构,例如将非标业务改成投债券这种标类资产,或者将融资业务改为投资,比如投资永续债权,所以您今年所看到的各种新奇的产品结构,基本都可以归因于为了规避非标额度所做的变形。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虽说结构可能变复杂了,但咱们挑选产品的逻辑仍然不变,例如政信类信托,咱们重点仍然是分析当地区域政府的实力,以及融资方、担保方的实力。
2、违约情况—房地产信托成重灾区
随着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幻,监管以“房住不炒”为总基调,有关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持续加码,融资条件也不断收紧,同时房地产企业违约事件频发,房地产信托的风险也开始陆续暴露。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1月,信托行业共发生250起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金额高达1250.72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涉及违约金额达707.43亿元,排名第一,成为行业违约“重灾区”。
个别超大型房企风险暴露,也让信托公司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不断下降。例如针对恒大集团流动性危机造成的产品违约,且执行资产处置速度较慢,中信、外贸、光大、国通、国民等一大波信托公司已不对恒大信托产品进行刚兑,打破刚兑信仰也已经势在必行。
3、资金投向—证券市场成重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67万亿元,同比下降9.04%,而证券市场是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也是五大领域中唯一持续实现正增长的。标品信托已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领域。在政策的引导下,预计证券市场信托的规模和占比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
总结:
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业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动管理能力逐步加强。信托行业发展方向日趋明确,业务转型进入攻关期。转型虽然艰难,但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在资本市场提供丰厚的投资机会。
2021年即将结束,纵有千般不舍,仍要含笑挥别。不论作为投资者还是从业者,我们都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迎接2022,顺应趋势,拥抱变化!
本文源自天禄咨询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