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钱进一小步,遇见更富有的自己!
各位同学大家好,上期我们介绍完了股债组合的第三个好处,综合一下这三大好处,就是股债搭配这种投资方式,1既可以让我们在波动的环境中情绪稳定、心态平稳。2还可以在市场上市的过程中,尽量跟住大部分的收益,下跌过程中却只亏小部分,最终利用进攻和防守的利差,去超越市场。3还能让我们随时都有后手用来抄底,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继续增厚我们组合的整体收益。
那如何判断是否该出手呢?上期我们说到了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市场情绪。其实投资市场很有意思,很多时候周围投资者的行为,就可以给我们提供精准的反向指标。
除了情绪因素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估值情况,比如在估值百分位低于20%的时候,就可以把股票仓位慢慢加到6-7成,摊低成本,留3-4成的债券就够了。而当估值百分位高于80%的时候,就逐渐降低比例,调整到债6股4,如果估值继续创新高,那就直接切换成债8股2的防守位置。等估值百分位跌回到中位数时,再恢复股债均配。只可惜股债百分位一般都是付费数据,一般用户也拿不到这个数据,那我们既没有估值数据,又不会识别情绪,还有没有别的更简单的方法呢?
这期就是我们主要想介绍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债券当成我们组合中的尺子。
由于股票和债券他们俩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相关度并不高,甚至一些时候还呈现出负相关,所以说他俩是天然的资产组合。当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投资风险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同时还会拥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具体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用了万金油的股债均配策略,股债各投资了50%。买完后不去管它,一年后再回来看账户的时候,发现股票资产占比达到了组合 70%,债券资产总金额没啥变化,但比例降低到了30%,这其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的,肯定是遇到了大牛市,甚至是疯牛市。因为我们细算一下就会发现,股票资产已经翻倍了,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做一次动态调整,恢复初始比例,继续让股债资产总量相等,也就是卖掉股份股票,补到债券资产里。以此类推,每年做一次这样的调整。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在帮助我们实现了低买高卖,人弃我取了,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再平衡策略,关于这个策略的详细信息,我们留着后面几期来介绍。
因为股票双杀的情况很少见,有时他俩还是负相关,所以当股票涨多了,比例变高了,平衡的过程,就是在帮助我们卖出股票,买入债券。而当债券涨得多了,股市低迷惨淡,股票比重就会下降。此时平衡卖出债券,也是在帮助我们逢低买入股票。长期坐下来,大概率会穿越牛熊,这种策略也不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做判断,去观察别人,只需要我们观察资产间的比例变化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看似无脑,没啥技术含量,但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于小白投资者来说,肯定是要远比天天胡乱猜测,到处乱买产生的收益高的多得多。
如果再高级一些,还可以用债券收益率和股票盈利收益率,也就是指数的市盈率倒数做比例,或者和股票指数股息率做比较。比如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71年底,发现债券的利率已经高达8%了,就连政府债券都有6%了,可见当时的债券利息收入相当高了。而同期的股市虽然还在上涨,但也是顶着美联储的一路加息压力下上涨,股息率只有不到3.5%。我们知道股息率的公式是分红除以股价,所以股息率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股价很高了。而且很显然,债券的收益率已经是股票股息率的2倍多了,所以从投资比较来看,股票明显吸引力不足。因此当时的格雷厄姆就大幅降低了股票资产的比例。事实上,1971年的阶段高点,美股在未来足足10年时间里,都没有翻越过去。这是格雷厄姆预测对了市场吗?其实并不是,他只是在分析大类资产间的收益率,把钱从不确定的地方,挪到了确定性更高的地方。他脑子里只想收利息,产生现金流收入,而并不是去想后面还有没有傻子,来给自己当接盘侠。所以这些投资大师,其实并没有特异功能,只是看东西的角度跟我们不同。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不想赚差价的人,反而能够赚到大把的差价,而那些天天盯着差价的人,往往是巨亏离场。
如果再高级一些,还可以用债券收益率和股票盈利收益率,也就是指数的市盈率倒数做比较,或者和股票指数股息率做比较(这俩数据在韭圈app里都可以查到)。比如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71年底,发现债券的利率已经高达8%了,连政府债券都有6%了,可见当时债券的利息收入相当高了。而同期的股市虽然还在涨,但也是在顶着美联储的一路加息压力下上涨,股息率只有不到3.5%。我们知道股息率的公式是分红除以股价,所以股息率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股价很高。而且很显然,债券的收益率已经是股票股息率的2倍之多,从投资比较来看,股票明显吸引力不足了。因此当时格雷姆也大幅降低了股票资产比重。事实上,1971年的阶段高点,美股在未来足足十年时间中,都没有翻越过去。所以我们看是格雷厄姆预测了市场吗?其实并没有!他只是在分析大类资产间的收益率,把钱从不确定的地方,挪到了确定性更高的地方。他脑子里只想收利息,产生现金流收入,而并不是去想后面还有没有傻子,来给自己的股票当接盘侠。所以这些投资大师,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看东西的角度不同。最后结果就是,这些不想赚价差的人,反而能够赚到大把的价差,而天天盯着价差的人,往往都是巨亏收场。
业余投资者跟大师的差别就在于,大师们买入卖出,都是根据股债关系,资产间价格比较来做决策的,客观上实现低买高卖。而业余投资者则是完全凭借自己的直觉,拍脑袋决定的。最后,大师们可以预测错误很多次,但他们基本不会做错,而业余投资者虽然可能蒙对很多次,但错误的操作却更多。
因此我们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投资不要只押注一种资产,尽量在债券和股票之间进行配比。一方面,如果不配债券,我们不仅仅是失去后手,也将失去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变成一个股市上的瞎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另一方面,风险控制并不等于风险规避,如果规避了风险,自然也规避了收益。哪怕相对危险的顶部也不要只留债券。万一自认为的顶部,后面还继续上涨呢?总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手有余粮,心中才不会慌。
想要做好投资,一定不要靠判断指导自己的操作,而是要依靠策略,看到市场背后的胜算和概率,根据胜算大小去选择资产仓位的比例,有时候损失的利润,都是未来盈利过程中的必要损耗,千万不要追求每次都能满仓吃到上涨全程,空仓躲过全部下跌,这是神仙也做不到的事情,一定一定要给自己留后手,不要完全消灭风险,拥抱可承受的风险,躲避不可承受的损失,这才是投资该有的姿势。
下期我们来说一说,投资的关注点到底应该在哪?是收益还是性价比?我们下期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