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树超
自去年以来国内债券违约事件明显增多,债基投资频频踩雷后,债券评级虚高、评级未能有效提示信用风险等问题也引发业内关注。
随着近期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正式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外资信用评级公司在我国正式备案,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债市和评级市场的开放,未来国内或催生高收益债市场,并对国内公募的债券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债券信评虚高问题受关注
公募更看重内部评级
受去年债券违约、债基踩雷因素影响,今年债基经理对信用债,尤其是民营企业信用债投资意愿降到了冰点。而在投资之外,多位业内人士也对债券评级虚高的现象产生质疑。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今年以来新发行债券主体评级在AA以上的占比88%,11.33%尚未评级,而AA以下的发债主题评级仅为0.54%。
国内某大型保险资管机构高管表示,从目前我国对债券信用评级分布看,绝大多数债券评级在AA以上,而国外的信用评级分布是相对比较均匀的。从他所在公司统计的债券违约数据看,历史上AAA违约企业有两家,AA 的违约企业十几家,AA的违约企业几十家,但是AA-的违约只有十几家,“这说明信用评级的等级反映不出来违约率,这是很大的问题”。
不过,北京一位绩优基金经理则认为,以往评级机构在市场发展初期,评定的很多是金融债等高等级债券,以此为信评标准,整个评级体系也是以高等级债券定下的标准。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扩容,债券发行主体的增多,市场上低等级主体资质的债券在不断扩容,整体稀释了债券评级的质量。
而在债券评级虚高情况下,不少公募更加看重公司内部的债券评级。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债基经理透露,去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尤其是高等级债券的爆雷让基金公司对外部信评体系产生了质疑,他了解到不少公司内部设置了信评团队来更客观评价债券的资质,外部评级只是参考作用。对于过度依赖外部评级的公募而言,可能会产生踩雷风险,尤其是在信用债违约明显增多的市场环境里。
那么,境内外的评级机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距呢?
国内一家大型评级机构人士解释,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问题,一是因为国内信评是发行人付费模式,影响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二是评级机构在人才,技术和系统方面面临短板,存在经营成本压力;三是监管层要求AA以上发行主体才能发行债券,导致AA以上债券占据绝大多数,缺乏差异化。
一位曾任职境外知名评级机构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境外成熟市场的评级机构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在2008年次贷危机等事件中,一度因为未能提前识别风险而广受诟病。然而,政府对评级机构的强监管措施、评级机构自身客观公正的评级流程、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以及非常注重自身的品牌和声誉,也让境外成熟市场的知名评级机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评级标准和评价体系。
上述大型保险资管机构高管称:“未来外国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时,我们的债券评级体系和公信力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信评市场开放
或催生高收益债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国内的高收益债市场可能会激活。而少数公募已经开始了高收益债市场的产品布局。
上述大型保险资管机构高管表示,随着债市和评级市场不断开放,将倒逼监管、发行要求、投资机构入库等发生改变,信用债市场将更加市场化,垃圾债市场(境外称“高收益债市场”)有望激活。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副总经理也认为,未来债券评级如果更丰富,可能有利于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市场,也将更加考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中国现在没有高收益债市场,美国是有的,高收益债市场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
上述曾任职境外知名评级机构的人士则认为,评级只是信贷辅助工具,并不是决定债券市场繁荣与否的决定因素。最关键的是整体潜在发行人的数量和信贷资质的提升,使得在评级不虚高的情况下,AA评级及AA评级以下范围内仍然有足够多值得投资的标的。
对于高收益债投资,已有公募开始了此类业务的尝试。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副总经理表示,开展高收益债投资,一是用概率来做好风险控制,二是要精选个券。“我们持有一百只债券平均收益率能达到12%~15%,从大数据上来看过去平均违约率是3%,扣除违约概率,可以拿到9%~12%的收益率。通过违约率的计算,我们可以用投资收益来补偿违约损失,这是海外高收益债的投资思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