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第四年,绿色债券市场仍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继续位居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前列。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3390.62亿元人民币,发行数量214只,较2018年分别增长26%和48%,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1.3%。
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小幅扩容,全年共发行债券45.13万亿元,同比小幅增加近3%。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债券数据库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境内共有146个主体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97只,发行规模总计2822.9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包括普通绿色债券发行165只,规模2430.87亿元,以及32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规模392.06亿元。此外,2019年中国境内主体在境外累计发行17只绿色债券,规模约合人民币567.69亿元,同比增长25%。
至此,2016年至2019年中国境内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542只,合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达到10893.64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券累计发行135只,规模4936.7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发行138只,规模1596.11亿元;绿色企业债券发行89只,规模1157.5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67只,规模698.8亿元;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只,规模3亿元;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65只,规模777.84亿元;中国境内主体在境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47只,规模约合人民币1723.91亿元。
境内市场方面,2019年各月均有绿色债券发行,月度发行规模仍然波动较大。其中,4月单月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年内最大,逼近500亿元,尽管当月债券市场整体发行利率相比一季度小幅抬升。原因在于当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单笔200亿元绿色公司债和江苏银行发行单笔100亿元绿色金融债,拉高当月整体发行规模。从发行数量来看,一季度到四季度分别发行42只、41只、57只和57只绿色债券。其中,12月单月发行31只绿色债券,为年内最高,绿色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分别发行9只。
2019年,中国境内主体在境外累计发行17只绿色债券,规模约合人民币567.69亿元,相比2018年454亿元的发行规模增长25%。其中,美元计价绿色债券发行规模57亿美元(约合397.3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73亿元,欧元计价绿色债券8亿欧元(约合61.22亿元人民币),港元计价绿色债券40亿港元(约合36.13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发行首笔等值22亿美元的绿色“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债券,包括人民币、美元及欧元3个币种。该笔债券同时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准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准则,发行不仅着眼于支持发展绿色项目,还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共同繁荣,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合。
此外,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在境外成功发行“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绿色金融债券;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只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并在香港、澳门两地同时上市,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自贸区地方国企首次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工银租赁成功发行6亿美元境外绿色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首只中资租赁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品种更加丰富 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爆发增长
2019年绿色债券品种更加丰富,发行了首单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和首单绿色超短期融资券。从债券类型来看,全年绿色公司债券共发行65只(占比33%),同比增长97%,远远超过其他债券类别。不仅如此,全年绿色企业债券共发行41只(占比21%),同比增长95%,与绿色公司债券双双超过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数量,为2016年以来首次。
从发行规模来看,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继续增长,绿色公司债券、绿色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分别发行793.07亿元、491.3亿元和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30%和65%。企业直接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按计划开展绿色项目建设或运营,所对应的募投项目通常比较明确,也表明实体经济直接参与绿色债券市场的程度持续加深。
绿色金融债券虽然发行31只,总计发行规模为83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和下降35%,但仍然居各类别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之首。2016年以来,兴业银行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30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18日,江西省赣江新区成功发行3亿元绿色市政专项债券,期限30年,为全国首单绿色市政专项债。募集资金纳入江西省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用于儒乐湖新城一号综合管廊兴业大道项目和儒乐湖新城智慧管廊项目建设。绿色市政专项债券的发行有利于降低政府融资成本,迅速募集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经济与公用事业发展;较长的期限有利于降低政府短期偿债压力,缓解期限错配可能引发的风险;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品种,完善绿色债券市场结构;有利于发挥财政政策对绿色发展的支持作用。
绿色债券期限仍集中在中短期评级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发行期限看,2019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不包括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如无特殊说明下同)发行期限仍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两者合计的中短期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74%和83%。同时,7年期和10年期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较过去几年有所增加。
2019年,境内绿色债券评级维持在较高水平,在137只已知评级信息的绿色债券中,AAA级债券占比最高,共80只合计规模1738.8亿元。
第三方评估认证占比较高私募债发行增加
从绿色债券认证情况来看,2019年全年发行的165只绿色债券中,除了37只绿色企业债券,有97只绿色债券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在剩余的31只绿色债券中,有24只为私募发行而无法获知认证信息,其余7只绿色证券评估认证情况未披露。
从发行方式看,2019年共有57只绿色债券采取私募方式发行,合计规模530.67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分别占比35%和22%。而此前三年非公开发行的绿色债券累计仅为36只,发行规模294.64亿元。
国有企业发行主体仍占主导发行遍布16个行业
在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中,国有企业仍占据主要地位。从发行数量看,共有91家地方国有企业和9家中央国有企业合计发行100只绿色债券,占比达90%,发行规模为2317.77亿元,占比高达95%。全年只有7家民营企业和5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参与绿色债券发行。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度较低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善迹象。
从发行主体所属行业来看,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涉及运输,公用事业,银行,原材料,资本品,房地产,商业和专业服务,综合金融,交通,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能源,食品、饮料与烟草,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半导体产品与设备,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16个二级行业。从发行规模看,银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共有23家银行发行27只绿色债券,占比16%,合计发行规模为773.5亿元,占比32%。尽管公用事业以542.6亿元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排在第二位,占比22%,但该行业有21家主体发行了30只绿色债券,占比18%,在发行数量上超过银行业。
在银行业中又以区域性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共有19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23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417.5亿元。
27个地区参与绿色债券发行 4个地区表现突出
按发行主体注册地统计,2019年境内共有27个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绿色债券发行(包括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从发行数量看,广东表现最佳,共有16个主体累计发行27只绿色债券。浙江和北京紧随其后,分别有20个和15个主体发行26只和25只绿色债券。就发行规模而言,北京以692.27亿元的发行规模遥遥领先,广东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412.48亿元,江苏发行240.51亿元,山东发行240.5亿元,福建因兴业银行发行单只2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以总规模212.8亿元挤进前五名,浙江发行规模则为203.13亿元。
剔除北京地区的总部集中效应,广东、江苏、山东以及浙江地区,无论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还是发行主体数量都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反映了以上四个地区的经济较有活力。
绿色债券市场井喷发展 中外绿色债券标准有待磨合
整体来看,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绿色债券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金机构融绿色债券的推动下,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呈现井喷态势,不但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创下纪录新高,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也在不断推进。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制度,进一步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不断推动绿色债券制度深化发展。
在原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基础上,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也在加快制定。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不仅成为识别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最全面最详细的指引,也有利于各地各部门推出更精准的绿色产业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的绿色债券标准在部分领域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未来,我国需要利用在绿色金融领域快速发展的强大优势,推动全球绿色债券标准相互适应,最终形成全球金融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我国也要加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提高绿色债券透明度,打造绿色债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经济分析师陈周阳 姜楠)
微信编辑:陈周阳
监制:邹晨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