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雨里去「你来时携风带雨作者」 达利欧 在新 范式 下 持有现金和债券是愚蠢的「名义债券」 如何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估值评估「如何给股票合理估值」 支招 国企工资总额管理 6项可行性建议「必要性和可行性」 兴业证券债券「兴全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联美控股发行价「增发新股原股东影响」 货币流动性划分「理性的非理性金融」 投资机会预期回报率上升债券供给率上升「债券火热发行带来乐观预期 A股投资主线逐渐清晰」 600143金发科技股「金证股份融资融券」 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短期国库券期货属于」 奥园发行债券「债券私募发行多采用间接发行方式」 股权融资a轮b轮c轮什么意思「股权融资和a轮区别」 基金净值大幅回撤「低回撤优秀基金」 民营地产债务融资 内外差异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难」 股债双牛意味着什么「牛市买债券基金好吗」 会计实务 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的计算」 可转债中签放弃认购「可转债累计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 银行理财为什么也开始亏钱了?「2020年银行理财亏惨了」 其他综合收益到底是个啥 「其他综合收益的意思」 央行2月4日开展5000亿元逆回购「央行回购」 德国发行3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负「3年期国债收益率」 股市基本分析 第44节 计划模式法「股市固定盈利模式」 地方债中标利率下限「银行地方债利率」 财通证券获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38亿元可转债吗「正裕可转债」 俄罗斯动用美元 支付了两笔债券利息 避免债务违约吗「俄罗斯抛售美债后果」 免除欠款的会计分录「债权人豁免的债务计入什么科目」 债券基金狂跌「债券基金亏损的原因」 恒大债券23日付息「恒大债券到期未付息」 商业银行柜台 网上银行可售当地地方债券吗「债券柜台交易市场」 股票基金资产配置「债券型基金最佳规模」 北京金融十四五规划「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抵押贷款收紧「住房再次抵押贷款」 基金定投的误区「定投是不是就是一个坑」 基金有必要每日定投吗「基金定投真的好吗」 建设银行加密货币「数字债券是什么」 富国基金 公告「长信增利基金净值查询」 银行破产了理财产品怎么办「银行股为什么长期破净」 上海市地方债「21上海债01」 今年春节国债逆回购怎样操作收益高?「长假前国债逆回购技巧」 为什么美债收益率高反而遭遇抛售「美债收益率和实际利率」 投资收益是怎样做会计核算的 「付给投资者投资收益怎么做分录」 期限利差 信用利差「信用利差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珀莱转债和特纸转债申购建议一样吗「福莱特转债」 国内债市解读「re进阶篇」 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多少股份「股东减持套现是卖给谁了」 公募基金会分红吗「为什么基金涨了存在分红反而亏钱」 可转债可申购0「可转债打新稳赚吗」 可转债打新教程「买可转债有哪些技巧」 国债现在哪家银行有售「银行什么时候可以买国债」 十万元国债一年拿多少利息「买十万国债三年到期利息多少」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风来雨里去「你来时携风带雨作者」

2023-01-11 14:58:00来源:新京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代 居节《山水册·江南新雨》。

蹒跚学步的孩童,就听着老一辈呢喃念叨着“春雨蛰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年年岁岁的成长,随着四时轮转,看枯枝生出嫩绿,看春花一夜盛放,看夏雨倾盆而至,听木叶萧萧落下,听秋虫唧唧作声,听冬雪纷扬,大音希声。童谣里的呢喃,正变成眼中可见的风物变幻。

孩子的眼睛毕竟澄澈,总能从节气的微妙推移中发现种种不同。他们能发现第一片从土中钻出的绿草,第一只飞回屋檐下的小燕,第一只喳喳聒噪的鸣蝉,他们能尝到雨水里的甘甜——也许未来也会尝出里面的苦涩,也能从窗户结出的霜花上看到莽莽苍苍的雪山寒林。赤日下逐渐融化的雪人,会在渐渐凋零的童年记忆中,看着他们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又轮回中长高、长大。

年纪渐长,对周遭的节气移转早已司空见惯,奔走于水泥丛林交织切割的苍穹之下,或许只有冷暖雨雪才能提醒自己被单调的生活牢笼的迟钝感官,毕竟又是一个节气了。然而,或许在某个时刻,当春日和煦的阳光抚摸着疲惫的肩膀,当遍洒大地的雪花掩盖了奔走的足迹,儿时对节气敏锐的知觉,会在那一刻重返心头。

节气是人类为时序变化划分的刻度,就像表盘上的指针,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流逝。但它不是水泥丛林中数字化的时间,也不是数字变化的电子表。就像已经到来的立春,《群芳谱》中所谓“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是开始,而这个开始,并不是在立春这一天刚交子时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一个长久而细微的酝酿过程,是冰雪悄无声息地消融,是春风挟着暖阳吹开封冻的河面,是路边不知何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是一层青色的薄纱在不经意间渐渐铺满了大地。

即将到来的雨水,也如同唐人韩愈诗中所言的一般,乃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不会像钟表一样有节奏地滴答作响,而是迷迷蒙蒙的朦胧感,就像韩愈所写的那样,它是“润如酥”的。这个比喻之绝妙在于,它与农谚中所谓“春雨贵如油”恰可般配。这句俗语常常被认为是春雨稀少,因此像油一样珍贵。但事实上,它最早的来源是北宋《景德传灯录》中的一句禅语“春雨一滴滑如油”。明人《清平山堂话本》有小说《解学士诗》一则,讲述明初才子解缙也曾作过一首春雨诗:“春雨滑似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杀一群牛。”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也写道:“春雨贵如油,膏雨也。”

膏者,即是油脂,与酥同类。像油脂一样的毛毛细雨,落在地上,地皮只是薄薄地洇湿了一层,表层的泥土被雨水润泽,变得像脂膏一样,走在地上,便觉得滑滑的,但遥看草色,却又像是大地涂上了一层脂粉油彩。雨水,就在这片彩妆脂粉的润泽下,滑滑跌跌着脚步走来了。

二十四节气,就这样如立春消融的冰雪,如雨水润泽的草色,无声无息地走入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它是人类与天地之间订立的文字契约。天行有常,地载万物,人居其中,节气周而复始,万物生生不息。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迴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看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尘封千年的古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虽然岁月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节气的轮转,但这卷《咏廿四气诗》(P.2624)依然墨色如新,仿佛它在敦煌藏经洞中成功逃过了世间的寒暑。这首诗便是其中咏雨水节气的《咏雨水正月中》。

元程棨摹南宋楼璹《耕织图》展现春雨时至,农人耕作的场景。

虽然这卷诗被寄名于晚唐著名诗人元稹名下,但它的辞句却并没有元稹那般雅致迤逦,而是清新俗语,对唐人来说,它将节气的特征如平常话头一般徐徐道来:“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看入二月,花色影重重”,这样的如小儿语般的田园文字,即使在今人看来,也并不难以理解。但其中却有一句话,在今人看来有若天书一般:

“平田已见龙。”

难道雨水这天可以在平阔的田野里看到神龙出没吗?有些解读者引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乔木,隰有游龙”一句,认为这里的“龙”当作“茏”,乃是“红草也”,也称为马蓼。在田野中看到马蓼草,确实是春意盎然的状貌。但在古代,人们看到“平田已见龙”这句话,脑海中最先反映出来的,却是《易经》中“见龙在田”这句话。

《易经》如今被认为是一部占卜命理之书,仿佛参透了这本书便可以窥破天机,预测人生的旦夕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易经》确实窥破了一些“天机”,但人事却并非几句卦语可以预测祸福。“见龙在田”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如字面意思所述,是田野中出现了一条龙,而是一种天文现象:立春时节,苍龙七宿的角、亢、氐、房、心会先后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预示着春天已至。

自太古时代,苍龙七宿的出现就在中国先民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太史公司马迁的记载,一年四季可以用天空中北斗的斗柄指示的位置来确定。当斗柄指向东方时,天下就是春季。沿着斗柄的方向延长30度左右,将会看到一颗非常亮的星,这颗星被称为“大角”,顾名思义,它在古代被认为是苍龙星宿头上的那只利角(古人角宿从大角算起)。沿着大角再向前30度,就会看到角宿。斗柄指东,角宿开始上升,春季因此到来。所谓的“龙”也就渐渐出现在田野之上。

中国的先民发现,当龙宿从田野上昂然上升时,气候也开始转暖,凛冬的寒雪,随之转为春季的绵绵细雨。龙在古人的心目中,本就与水有关,《左传》作为“龙,水物也。”随春风润泽万物的雨水,也就被认为是东方升起的这条苍龙的恩泽。

二十四节气的创生也是如此,《尔雅·释天》注云:

“岁取星行一次,年取禾更一熟,时有春夏秋冬四序,而每序各分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故一岁二十四气。”

听起来玄之又玄,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先民对天文的观测与体察总结出的一种表述方式。虽然中国古代的先民尚未意识到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也不知道地球运行的轨道其实是椭圆形,但他们通过对日出日落的观测,却能发现每年在特定的日期会出现昼夜等分和昼最长、夜最长的现象。

于是这四个特定日期就被定为二分二至,按照顺序排列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先民为太阳的运行轨迹设想了一条圆形的轨道,也就是所谓的黄道,划分为360°。二分二至之间相隔刚好为90°。再通过观察天空中北斗斗柄指示的方向,划定春夏秋冬四季。二分二至恰好又在四季的正中。

顺理成章地,四季又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呢?比如春天的起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放在冬至与春分之间,也就是45°的位置上。如此一来,先民就得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在这八个节气中,每个节气之间再进行细分,均分为三,最终形成了二十四个节气。至于它们的命名,则又系之于当时的天气状况。就像雨水,是因为大致在此期间,春雨时至的缘故。

三月春耕,《贝利公爵的豪华时祷书》,约1415年。

以天象划定农时,并非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发明。就在中国的先民仰观天文划定节气的同时,古希腊的先哲也同样利用天象来确定耕作的农时,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希腊哲人赫西俄德,在他的劝农哲思著作《田功农时》中,如此写道:

“宙斯结束了太阳回归后的寒冷的六十天,牧夫座第一次于黄昏时分光彩夺目地从神圣的大洋河上升起,潘迪翁的尖声悲悼的女儿——燕子继之飞进了人类的视野,春季便降临人间。要在她到来之前修建葡萄藤。”

“太阳回归”指的即是冬至日。冬至日之后的六十天,刚好就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前后。牧夫座的α星,正是中国先民眼中象征东方苍龙七宿利角的大角星。

西洋的牧夫座与中国的苍龙七宿在东方的天空中升起,春天就这样降临在了北半球的大地上。雨水也随时而至,无远弗届地滋润着期待春天的每一片土地。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烽烟笼罩的金陵城中,玉殿朱梁堂皇依旧,月光透过垂下的罗幕,洒下词人的一片闲愁。城墙外已是修罗世界,但节气却依然会翩然降临在这王气黯淡的故国旧城之中。在城门洞开的前一刻,他感到了春光正在离去,也带走了他心爱的樱桃。

南宋佚名《樱桃黄鹂图》。

南唐后主李煜的《临江仙》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即使是他在金陵城破前夜匆匆写下的草稿,在一个半世纪后的北宋末年,仍然被视若拱璧,小心宝藏。而其中最让人舌华生津的一句,便是那一句“樱桃落尽春归去。”

樱桃这种小巧而朱红色的水果,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1973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藁城台西村的一处商代墓葬中,发掘出两颗毛樱桃的种子,这种红色的果实,或许也曾被盛在装饰着饕餮纹的青铜器里,由奴隶小心翼翼地捧着奉献给意得志满欣赏人牲的商王口中。战国时代的《礼记》则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樱桃是奉祀给祖先神灵的高贵的食物。后梁宣帝萧詧在《樱桃赋》中写道:

“惟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冬迎。”

经过了春光拂拭,雨水滋润,樱桃在古人心目中是最先成熟的果实,也凝结了一个春天的精华。李煜在春光将尽之时想起落尽的樱桃,个中滋味,恐怕不仅仅是数十载宫廷甘腴年华的凋零殆尽,更是他已经再握不住随樱桃一并落尽的金陵春梦了。

二十四节气虽名为“节气”,但节气何时来,何时去,最直接的表现,却并非是日历上的几行文字,而是大地上自然万物生息的提醒。如立春时节的花木作为征候,便提醒着世人春日已至,雨水将临:

“立春一候,金盏贴地;立春二候,银眼遍条;立春三候,早梅馥郁。雨水一候,菟葵动摇;雨水二候,岁兰影瘦;雨水三候,黄连色骄。”

一如樱桃提示着春季已逝,仲夏将近。春日的到来,也最先在大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足印,提醒着世人,她来过了。

所谓“立春一日,百草回芽”,遥看大地的一片青青,便是春走过的痕迹。万物萌生的立春,大地上的勃然生机,惹得人类也忍不住想沾染一二。唐代诗人杜甫在《立春》中就如此写道: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春盘,就是立春日食用的蔬菜,唐人《四时宝镜》所谓“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孙思邈《齐人月令》更是讲述了吃春饼生菜的意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春盘中的生菜,自然是立春大地萌生的最能代表春意盎然的蔬菜。最能代表春天的蔬菜,当数韭菜。

韭菜实在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国菜。中国最早的农书《夏小正》就写道,正月,“囿有见韭”。《南史》记载南齐高士周颢居家节俭,一日文惠太子召见,问他蔬食何物为最,他的回答成了后世脍炙人口的典故: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韭菜诚然是立春节气大地为人类奉上的隽品,它的青色恰好与中国先民所认为的万物萌发生长之色相合,而韭菜作为植物,生命力又顽强得不可思议,屡遭割刈,一场雨水过后,又萌芽涌出地面,屡再长成。东汉《说文解字》云韭,“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一岁三四割,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复生,信乎久生者也”。

明嘉靖刊本《救荒本草》中的野韭图。

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前割后继,连绵不绝,也难怪汉末民谣有言“发如韭,剪复生”。韭菜所蕴含的割而复生的生机,最符合古代中国人心中生生不息之道,因此也被荐入春盘,供人大嚼,也就毫不奇怪了。

东汉名士郭林宗,为招待好友范逵,“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传为友谊深厚的佳话。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化用此典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虽然清寒,但立春雨水,韭芬情长,自不待言。

南宋时代,立春节气,福建有所谓“青韭供盘饼面圆”,临安则是“羊脂韭饼”,这也是今天家喻户晓的韭菜合子的前身。至于韭菜合子的最终成型,于今日也有三百余年的光阴了。清代以老饕名垂后世的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韭菜合子的做法,当时称之为“韭合”:

“韭合,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

与今天人们开怀大嚼、声动十里的韭菜合子别无二致。也许吃过之后,牙齿上还会留下韭菜青青的颜色。

但也请不必担心,这是立春节气,雨水滋润,大地为人类涂上的一点色彩。

韭菜合子,与三百年前的做法并无不同。

暮江平不动,春花开正满。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单是这五个字放在一起,就美得令人心动。加上书名号几乎像是对它的亵渎。隋炀帝歌咏这首诗时,以他的心高气傲,或许也会意识到这将是他流传后世的寥寥数篇诗文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尤为千古名句。

传南宋赵令穰《船月图》,图中天上月,水中月。可惜水映天上月,不见天映水中舟。

闭目想来,这本是自然现象,翻滚的江潮吞吐着空中的月光,漫天星斗也在江面上洒下波光粼粼。然而唯有人类,方能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将天地万物结合在一起,诉之以笔墨,使千载之下的后世,仍能透过他的文字,去“看”到那个美得不可方物的春江花月夜。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的关系亦复如是,节气为中国先民所划定,所阐释,又成为感知四时的刻度,农业耕作的提醒,文人歌咏的对象。人们也因此附会以风俗。

就像东晋《拾遗记》所记载的“天穿节”:“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虽然在民俗传说中,这与女娲补天相关,但仔细查考,就会发现这一天临近节气中的雨水。女娲补天,其目的在于治水,换言之,是民众渴盼雨水,又期望不要阴雨霏霏、如天穿一般倾盆而至,反倒让贵如油的春雨,成了毁伤庄稼的灾害。

诚然,天行有常,四时运行,并不因人类的好恶而加以改变。就像酷爱春天的隋炀帝,为了能在寒秋凛冬留住春光,令宫人修剪繒彩为花,遍插宫苑,然而终于是留春不稳,空销尘土,只余雷塘数亩田而已。但顺应节气者,天地亦会还报于他。立春时节鞭打土牛以摧耕,雨水前后的插秧栽树。“春来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节,皆柑橘”。农谚中所体现的乐观与积极,既是天地以节气为人类奉上的馈赠,也是人类以辛劳对天地馈赠的报偿。

《剪彩为花》,出自明代彩绘本《帝鉴图说》。

岁月流转,节气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就在这篇文字读罢之时,时序又向着新的节气悄无声息地迈进了一步。它的足印藏在萌芽的草木之间,藏在飞来的流莺身上,在春日的阳光下铺就青色的影子,也在濛濛烟雨中漫步在小巷的石板路上。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 | 王逸之

编辑 | 宫照华 李阳

校对 | 柳宝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