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持有封基
来源:雪球
上周一我的账户又创了历史新高,虽然周二跌了一点,后来3天的上涨也最终没有再次创新高,但近16年来25倍多的收益率,已经相当满意了。不仅远远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而且还几乎是期间最好的公募基金华夏大盘的近2倍的收益率。
16年来我大概切换过10次策略和品种。每次的策略和品种,我的操作水平都不是很高,超过我的人比比皆是。但做出这10次切换以及背后的逻辑,我觉得对网友们有点启发作用,就很好了。至于有喷子质疑我的收益率是假的,我不想和某个大V那样赌个200万,而是一律拉黑。退一万步说,即使100倍甚至1000倍都是真的,你根本学不会,那样的真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次切换就是2006年刚入市,那是阴差阳错的看了封基教主胡立峰老师的文章,第一直觉就是打折便宜的好啊,再加上2007年大牛市,满仓封基轮动获得了180%的收益率,其实当年华夏大盘的收益率更加惊人,高达226.16%。当时以为封基策略可以用一辈子了,所以才会取了这个“持有封基”的网名,如果知道要做10次切换,早就不会起这样的网名了,现在又不能改成“持有转债”。
第二次切换是在2008年大熊市,其实当时封基积累了大量可以分红的收益,每次分红都是以元计量的,当时就是犯下了对封基产生感情的毛病,详细计算了每个封基的分红可以抗多少大盘的下跌,记得当时我计算下来是基金金鑫的分红抗跌最好,所以重仓了金鑫。后来的市场根本不按照你的逻辑去允许,当时计算抗跌有个假设前提,就是分红后折价率不扩大。结果市场给出更加悲观的估计。一直到3月中旬我才割肉封基。好在我在和讯网上学习了债券知识,买了青啤等很多分离债。这年是历史上的大熊市,但也是债券涨的最好的一年,光债券指数就涨了近20%。如果你没有把能力圈拓展到债券,那么清仓封基后最多是空仓了。如果2008年不是去相信奥运行情在8月份又换回封基,那么这一年靠债券其实是可以实现正收益的。当然后来又对债券产生感情,导致了2009年踏空四万亿行情,那是后话了。
第三次切换是在2010年了,当年虽然4万亿行情已过,但很多封基持有的小票行情不错。当年沪深300是跌的,但中证500等小票指数是涨的。当时我有个判断觉得封基和债券相比,还是封基的上涨力度更大一点,虽然晚了切换的时候,但当年以29%的收益率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第四次是2011年,其实那一年刚开始还是延续着封基策略,但当年市场非常不好,基本上是股债双杀,大小票双杀,一直到9月份我的账面还是亏损的。这个时候债券因为网传云南的城投债可能要违约,导致了相关债券一天下跌5%,连续下跌了几天后一部分用杠杆的债券大佬爆仓。我当时在9月底已经减仓了封基建仓了部分债券,10月长假一过,债券翻身,我当时是全仓追进去的。大涨了好几天,账户由绿变红了。当年虽然只有5.16%的收益率,但远远跑赢了各大指数和华夏大盘等优质公募基金。
第五次是2012年,上一年的债券行情是大跌带来的,所以到了第二年我的主要仓位再次回到了封基。
第六次是2014年再次回到债券,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债券行情明显趋好,而且是因为我开通了债券正回购,我记得正回购一年的成本才2%左右,而且也是我所在的营业部里的个人第一个开通的。当年债券还没发生过违约,而且行情又好,最高个人可以上足三倍的杠杆,为了防止违约,用204001或者131810借的钱,开盘第一件时间就是做正回购不断的借钱。当年其实我判断下来债券行情肯定不如封基,但就是因为有正回购,所以当年靠债券取得了72.47%的收益率。
第七次是2015年下半年切换分级A。这个我多次说过,上半年因病错失了大牛市,下半年市场大跌,但我因为熟悉分级A,在市场跌停的时候满仓了分级A,后来又遇到多次下折,分级A吃肉。半年获得了24%的收益率。
第八次是2016年,记得年初就大盘就熔断,整个一年也是在为上一年的疯狂还债。当时我学了果仁网的回测,横向比较下来,小市值策略连续10年基本上都是大幅度跑赢市场的,所以后来用了小市值策略,当年沪深300指数跌了11.28%,华夏大盘跌了11.29%,基本上差不多,但我因为用了小市值策略而获得了18.96%的收益率,如果延续分级A策略,肯定没那么高的收益率的。
第九次是2018年的白马策略。2017年小市值策略受到政策影响,当时的政策是打击壳资源。所以辉煌了10年的小市值策略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当年大蓝筹策略疯狂。虽然最终也获得了4.63%的收益率,但和沪深300指数当年上涨21.78%相比,相去甚远。切换白马策略后正好遇到2018年的大熊市,记得500多元买的茅台,在2008年的10月份就遇到了茅台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个跌停,而且当时茅台还是我的最大仓位。
第十次就是去年年中那次清仓白马换了可转债策略。当时的切换原因也说过多次。以茅台为例,最高点2600元一直跌到当时的2000元,跌幅以及高达23%了。如果要涨回到2600,要涨30%,这种可能性和我回测的可转债相比可能性要小很多,所以才切换过去的。
先看结果,16年不到我的账户收益率是2540.51%,同期沪深300指数涨了103.67%,最好的公募基金华夏大盘涨了1318.87%。收益率时同期沪深300指数的25倍,是华夏大盘的近2倍。
再看每年,其实也没有特别耀眼的收益率。比如200、2010、2012、2013这四年采用封基策略的年份,2007年跑输华夏大盘46.16%,2013年跑输5.20%,只有2010年跑赢了4.76%、2012年跑赢了1.34%。跑赢华夏大盘20%以上的有5年,2011年靠债券跑赢了22.26%、2014年也是靠债券跑赢了66.41%,2016年靠小市值跑赢了30.25%,2021年靠可转债跑赢了37.44%、2022年靠可转债跑赢了21.79%。而这5年沪深300指数除了2014年是上涨的,其他4年都是下跌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和股票基金PK,那么在牛市的年份是很难的。我的账户跑赢华夏大盘有9年,其中6年都是沪深300指数是下跌的,跑输的7年,有5年沪深300指数时上涨的。
看上图的累计收益率,2020年前我的账户和华夏大盘其实差异不是太大的,互有胜负,主要差异在2021年后,我靠可转债策略一路上扬,而华夏大盘在2021年就没怎么涨,2022年还跌了不少。
其实最关键是这10次切换背后的逻辑。我的想法非常简单,过去的数据只能是参考,不管是涨也好,跌也好,我们最看重的是将来的趋势,这个将来是以年度为单位的,比较就比较将来的涨跌的多少。很多时候我确实是估算的,甚至还真有凭感觉的。但模糊的正确好于精确的错误。比如第十次切换,我回测了可转债的历史数据,最好的年化收益率可以到70%,按照经验实战能到一半即35%就不错了。而茅台要从2000涨到2600要涨30%,这个可能性凭感觉比可转债的要小很多。结果一年下来实盘收益率超过了35%,而茅台现在还在2000元以下。
再举一个2014年第六次切换为例,当时估算的结果是债券不如封基,但因为开通了我自己的正回购,加上杠杆后就超过了。所以工具很重要。有人会说杠杆有风险,当时的债券真的不像现在,基本上没有出现违约现象,而且正回购的成本又低。
2015年的第七次切换,当时大盘跌的惨不忍睹,但就是有个分级A的品种,每次大跌甚至下折的时候,分级B要下跌75%,而每次分级A遇到下跌就是大丰收的日子。你如果只守着股票的能力圈,或者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股票的能力圈,哪怕你比银行行长都熟悉银行都没用。所以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16年来2009年、2017年两年严重跑输沪深300指数,不是因为切换,而是恰恰相反因为没有切换策略和品种,沿用了上一年度非常成功的策略和品种。这个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很多网友和我这两次失败一样,会对过去在账户上给他带来巨大收益的策略和品种产生感情。
其实16年来切换了10次也不算多。切换的依据是做多策略多品种的相对比较,哪怕这种比较是模糊的,尽可能在全市场中寻找未来的最佳策略和品种,当然这种未来不是以天为单位,而是以年为单位的。越是短线,确定性越是弱。比如当时茅台和可转债比较,也有可能茅台再跌,可转债也跌,但相对来说可转债会比茅台跌的少。择时对我来说难度要比这个相对比较难的多。我无法预测将来市场是涨还是跌,但我预测不同品种不同策略之间相对好坏的把握还算高。就像卖了茅台换可转债那样,并不是说我不看好茅台了,只不过和可转债相比它的价值小了点而已。
当然我的做法只适应我自己。经典的投资里是没有这样的操作的。但我想我们来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而不是来比较谁是最正宗的价值投资者。
很多人多次问我可转债的下一次切换到什么?我现在真的无法回答。但我有好几个策略都监控着,比如北上资金策略、优质封基策略、优质开基策略等,但最近的表现都远不如可转债,有一个稍好点的策略就是小市值加上财务指标的策略,但也只是监控着,还远远没到切换的时候。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投资分析记录,仅代表个人观点,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作为买卖的依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无法把握住每次风格转换?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欢迎报名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通过为期七天的微信群 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让你学会实用易懂的五招选基法,掌握基金买卖技巧!最新微信学习群火热招募中!
截图扫描海报二维码,立即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