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伦,香港财华社资深财经记者,洞悉全球经济局势的福尔摩斯。
2008年的9月15日,注定是现代金融史上最黑暗的日子,迄立于美国金融市场逾150年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自此引发出连串金融灾难,若说半个地球的金融市场均陷入崩溃边缘,相信绝不为过。为了力挽狂澜,时任联储局主席的伯南克在当年第四季,推出连救市方案,用低息及透过向市场买债,向市场注入资金。这个量化宽松的救市药方,已被各大央行视为经济急救箱内的必备药品。不过8年后的今天,这条药方还适用于如今疲弱的经济吗?
为何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刚宣布扩大买债规模的英伦银行,竟然在周一开展新一轮买债计划后,却无法买入足够的债券,这是7年来首次。英伦银行预算斥资11.7亿英镑买债,结果只在市场上买入11.18亿英镑债券,即该行今次剩余款项为5200万英镑。虽然两者相距不大,但是已足以让投资者惊觉,目前的买债计划是否已到了尽头?
近期有专栏作家指出,日本央行目前持有国债规模达到320万亿日圆,以现时每年向市场投入的80万亿日圆买债规模,相信在2年后日本央行已持有整体国债规模的50%。那么日本央行仍可以入市买债的空间尚有多大?该专栏作家更预期,买债计划在2年便无以为继。
当央行已成为债券市场最大庄家时,债券市场必然遭到扭曲。由于债券是保险公司及退休金计划的主要投资产品,当债券市场被扭曲时,债券孳息率被压低,保险公司及退休金计划的投资回报便会下降。结果是退休人士获得的退休金,未必能够应付未来生活开支。当债王格罗斯屡次呼吁投资者放弃债市时,指出债券市场风险过大,正是债市已被扭曲的最佳例证。
但是央行的买债行动属决策上的错误吗?当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市场的流动性因为信心问题而变得紧拙时,透过买债实有舒缓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买债亦有助压低息率,是有助于减轻企业及个人的债务负担。若能够刺激企业及个人的投资及消费意愿,可以说是让经济踏上复苏之路的重要一环。
不过量化宽松实施了近8年,美国经济复苏仍属似有还无,本身经济情况较佳的英国,当地脱欧公投的结果,对投资者信心带来莫大打击,英伦银行已预期当地经济在2017年及2018年将出现大幅缩减。至于日本央行及欧洲央行方面,两者采取的量化宽松措施,只能够对经济产生短暂的刺激作用,但却难以令经济重拾增长。这一种情况各国财金官员均表现理解,亦指出货币政策已到了尽头;更指出相关国家应推出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这种显浅的道理,相信无人不理解,但是为何各国政府仍不出手?不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腰缠万贯,也不是不想推出财政刺激措施,而是欠缺能力以推出相关措施。就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上周二正式公布合共28.1万亿日圆的刺激方案,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资的金额亦不足7万亿日圆,可知政府属有心无力。
政府欠缺财力,而向央行出售债券集资的方案——「直升机派钱」,已被多个央行一口否决,即政府无法透过直接从央行中取得资金以推出刺激经济措施,要政府实施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重拾活力属不可行。
英伦银行今次无法向市场买入足额的债券,既反映出债券奇货可居,投资者尽可能持有,就算是20年的金边债券,收益率只有1.2%,对债券持有人而言,这回报仍较存放在银行,享有零息甚至负利率待遇为佳。当央行希望透过买债向市场注入资金的行动未能落实时,不得不令人担忧,这距离「大萧条」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
港股解码 — 做有质感的原创财经!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