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幸存者偏差「对冲基金爆仓」 购买基金误区「跟着机构买基金怎么样」 公司拟发行债券筹资,票面利率为12%「房企发债利率」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公允价值变动」 国债期货的基本常识 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有「国债期货和国债收益率的关系」 保利地产发行债券「长期公司债券利率是多少」 基金持仓减仓「基金组合调仓」 文旅部专项债「政府工程债务」 2020年下半年债券行情「2021年地方债发行计划」 美国欠我们22万亿是怎么算的「中国2万亿美债」 宽信用对债市的影响「宽信用为什么不利于债券市场」 美债10年期收益率「美债收益率」 投资专项债「2021年全国专项债规模」 国庆长假后股市预测「下周市场将出现重大变盘」 关于债券利息收入的税收案例分析题「购买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政府年度国债发行的限度在客观上受到什么等因素的制约「债券基金会亏本吗」 地方专项债怎么发行「发专项债的流程」 广东省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新债发行价格和转股价」 交易所稳赚不赔「稳赚不赔的项目」 信用利差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信用利差收窄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可转债可以打新「打转债」 鹏华可转债债券A还会涨吗「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a」 数据显示 债券基金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数据显示 债券基金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 央行向公开市场买进大量债券,会导致「央行回购」 宝能系债务危机「宝能债务危机最新消息」 金融不良债权转让规则有哪些规定「不良资产债权转让」 中国版TLAC管理办法「中国芯片刚公布重磅消息」 2021年下半年欧元「2021年年尾欧元还会涨吗」 基金变现方式不同 分为开放基金和封闭基金 11系列「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有何区别」 用好专项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怎样打新可转债「打新可转债怎么玩」 基金的种类和各自的风险高低「股票基金亏损最坏结果是什么」 债券折价和溢价通俗理解「债券折价是什么意思」 永安转债上市价格预测「可转债涨幅30%后什么时候卖出」 申请专项债券资金「专项债券」 美国如果赖账,中国有办法吗「美国政府欠我国多少钱」 华夏幸福债委会第二次会议「华夏幸福信托逾期」 通货膨胀「什么叫通货膨胀并举例说明」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中小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融资论文」 高收益债策略「债券型基金投资债券的比例」 正邦科技负债率高是扩张「正邦科技股票下半年会涨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可转债退市怎么办「可转债技巧」 英国留学毕业后如何留在英国「英国读研怎么留在英国」 债王格罗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2.6%将带来巨变「格罗斯VS冈拉克 看美国两代债券之王 如何博弈四十年货币政策 」 会计实务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计算分析题目「外币交易的会计分录」 政信定融产品理财网「安得」 美国债王格罗斯「垃圾债券」 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金融危机及2008年次贷危机后」 中泰证券发债「中国离岸债券市场」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对冲基金幸存者偏差「对冲基金爆仓」

2023-01-15 09:04:43来源:图解金融

目录

- - - - -

1. 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

2. 老虎基金:宏观对冲基金时代

3. DE Shaw:量化对冲基金兴起

4. 长期资本公司:巨头倒下

5. ETF:被动指数基金的发展

6. 写在最后

首发 | 新全球资产配置(SmartGAA)

文 | 梵梵

编辑 | 晖晖

人们眼中,对冲金基金经理们是一群神秘的人,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如同”嗜血的秃鹰”。我们再看看这群精英的收入,更能直接体会到普通人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彭博公布的2019年亿万富翁指数对冲基金财富排名中,前8位收入均超10亿美元,榜首收入达18亿美元。

不过,最近在疫情之下这群精英们的资产也受到不小的打击,据彭博数据显示,全球只有13%的对冲基金在3月4月都实现了盈利,顶尖对冲基金桥水的旗舰对冲基金在一季度末下跌约20%,还有许多大型量化对冲基金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额亏损,不由想到索罗斯说的一句话“自己只是存活下来的幸存者”。随着被动投资的发展,有不少数据显示近年对冲基金的资产在不断流出。残酷的资本市场中存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吗?穿越牛熊的策略又是否存在?

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历史很长,相比之下亚洲晚了40年才起步,而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对它的映像还停留在索罗斯90年代狙击泰元英镑时的神秘与凶狠,觉得它是扰乱市场的凶犯。本文就来谈谈对冲基金的发展与现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对冲基金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1900),没有上过商学院,没有计量金融学博士头衔,也没有在大摩、高盛里受过启蒙。相反他是一个关注国际形势的社会学家,前美国驻德外交官。建立对冲基金的初衷还是为了和合伙人赚钱,有更多自由投身社会研究中。

琼斯转向金融业的契机在1949年3月,他在《财富》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猜测的时髦》,用自己的社会学知识对“传统的老套的猜测股市商场走势的办法”进行了批评,其中举了个例子:“1946年夏天道琼斯工业指数在5周内从205点下降到163点,造成市场小小的恐惧。但是在股市跌落之前,公司的运营状况极好,甚至在跌落时也坚持了杰出的成绩......”这也让琼斯发现了赚钱的机会。

琼斯认为,市场由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变化,对股价的判断往往有误差,钱或许只是一串数字,但它能把市场中的贪婪、惊骇和妒忌都呈现出来,是大众心理的反映,而这种波动中存在投资机会。《猜测》这篇文章发表时,琼斯就已从《财富》杂志辞职,建立了国际上首只对冲基金:1949年,48岁的琼斯筹集了10万美元,在布罗德街一所寒酸的房间里发行了首只对冲基金,一种新投资架构诞生,并持续至今。

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

图片来源:网络

对冲基金之前,大多专业投资者一般的做法是在股市行将上涨之前买入股市,而在股市即将跌落之前则将股市变现,持有现金。琼斯对此进行了改善:当市场趋势暗示牛市来临时,加杠杆购买股市;而当熊市来临,不只是将股票变现,还通过做空降低风险,即依据股价跌落的预期,向别的投资者借入股市并卖出,到时再以低价买入,这么便可通过套期获利。

加杠杆和做空,曾被认为是导致1929年股灾原因之一。但相比之前,琼斯强调了对风险的控制,即使没有趋势表明市场要跌落,也需要通过做空作为预防措施,“对冲”,通过管理并降低组合系统风险以应对金融市场变化。实际上1929年危机之后,金融行业并不景气,没多少本科生和研究生选金融专业,哈佛大学甚至将投资课排在中午,好给其他更受欢迎的课腾出教室,很多投资经理和资管公司都以保本为目的,而琼斯的创新在于:通过投机的手段达到保值的目的,坚持有纪律的套期保值准则。

1952年,就在琼斯创建基金3年后,一篇名为《投资组合挑选》的短文宣布了,这奠定了现代投资理论组合的基础。作者哈里·马克威茨提出了两个观念:其一,投资的艺术不只是将收益最大化,而是将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其二,投资者所承当的风险不只取决于他所持有的股票,还取决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而琼斯早已在实践中遵循了这种理念:通过多个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

在1961年给外部合伙人的招股阐明书中,琼斯用一个例子解释了他的理念。他假定有两个投资者,每人给10万美元,再假定他们同样拿手选股,且对市场持乐观态度:

第一个投资者,用传统基金的方法投资,用8万美元买他认为最佳的股市,剩余2万美元买无风险债券。第二个投资者,按琼斯的办法先借入10万元,总金额达到20万美元,用13万买他看好的股市,卖空价值7万美元的欠好的股市。这样做,第二个投资者在做多时就有了组合多样化的优势:有13万美元,他能够买更大范围的股票;这也使他有较低的持有风险:用价值7万元美元的空头对冲7万美元的多头,所以他的“净持有”为6万美元,而第一个投资者是8万美元。这么一来,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有了较低的择股风险和较低的市场风险。当然前提是,能够选准标的,了解其波动率,否则杠杆效应将大大扩大风险。

举个例子,如果对冲基金投资认为一家钢铁公司相对于其他相对钢铁公司有着更好的成本、管理、人才等优势,那么对冲基金会通过买入该家钢铁公司,而卖空钢铁行业来进行投资组合。而传统基金仍然需要通过观察钢铁行业的发展、整个市场的所处位置等情况来判断。

在这个例子中,对冲基金不需要去管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不需要去管钢铁行业整体的运作情况,甚至不需要去管现在是熊市或者牛市,基金公司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他们所选择的公司比其他钢铁公司更好。

琼斯还做出的一个创新是,依据业绩对基金管理者进行分成,后来对冲基金的高业绩自然造就了经理们的高收入。在这之前,华尔街经理的收入多来自客户交易的佣金,不管这些交易符不符合客户的利益。而琼斯打破了这个形式,让每个人都成为选股人。做空、保证金交易、策略交易、收绩效费等特点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了后来对冲基金行业的标准。

当时的美股就像现在的A股,大多数人都自己炒股,散户多,这也给了琼斯在波动中通过对冲套利的优势,琼斯合伙基金在 1955 年至 1965 年间实现670% 的累计回报率,而排名第二的基金“只有” 350% 的回报。20世纪五六十时代,几乎没人了解琼斯的投资做法,琼斯也神秘地将合伙人控制在一定数量内。不过,当这种技巧被对手了解并仿照时,琼斯开始逐渐丧失优势。

1960年代初,美股迎来大牛市,很多经理将盲目加大杠杆,甚至激进地单边做多。60年代末,由于石油危机、越战,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对冲基金经历了一个低潮的时期,那些不注重风险的基金亏死无数,琼斯所管理的资产也从 1960 年代的 1 亿多美元缩减到1973 年的 3500 万美元。

二战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国际货币波动加大,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国将不再遵守用外国持有的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此前美国以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价格,向需要黄金的国家出售黄金)。与此同时,“金融衍生品之父”梅拉梅德抓住时机,推出了多个金融衍生品工具,包括国债期货、欧洲美元期货等,并于 1982年,推出了股指期货。这大大增加了对冲策略中的多空工具,对冲基金开始复苏,并开启了全球宏观对冲时代。

1980年,罗伯逊创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老虎基金(TigerFund),1985年,他正确预测了持续了四年的美元兑欧洲货币和日元升值趋势的结束,果断做空美元,并大笔买入日元和欧洲货币的看涨期权,这种基于宏观经济学原则,分析不同国家经济及政治环境进行对冲的做法,让老虎基金赚得彭满钵满,在1980年至1986年平均回报为43%,累计回报超过850%。

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也是宏观策略基金的典型代表,狙击英镑,攻陷泰铢,闪击香港,横扫东南亚都是他的代表作。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统一后央行大幅提高银行利率,德国马克大幅升值。与此同时英国的经济却十分不景气,但为了配合欧共体内的联系汇率,英国政府不得不人为抬高汇率以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这又导致英国经济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1992年9月,索罗斯看准这一时机,大力做空英镑,买入德国马克。最终,英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子弹不足,不得不宣布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开始自由浮动。一个月内,英镑下挫20%,索罗斯和量子基金从中获利逾十亿美元,一战成名。

年轻时候的索罗斯

图片来源:网络

对冲基金因其盈利能力而受到推崇,但也因其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备受指责。然而大佬们的预测也并不次次准确,过度自信常常使他们追寻风险。资本市场正是个充满人性与变数的地方。

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让罗伯逊笃信自己的投资理念,重点投资了传统经济部门的“价值股”,没想到在科技股的旋风中连连亏损;后来又错误赌注日元兑美元贬值,损失超过20亿美元 ,投资者开始赎回资金,2000年3月,老虎基金关门。量子基金也在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期间损失了20亿美元,后又在互联网泡沫中损失了30亿美元。

人们认识到,天才的投资家也有犯错和失误的时候,仅凭人类的定性分析,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中长期取胜。人的行为偏差,常会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无关你是普通人还是天才大佬(相关文章《亏损厌恶-投资失败的罪魁祸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快速发展,1982年股指期货上线,推动全球金融衍生品发展,做空工具不断丰富,专家们开始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在对冲基金当中,量化投资方式由此兴起,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纪律性,即克服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90年代,美国对冲基金从1968年的仅200家左右增长到3000家左右。

量化对冲基金,从字面上理解包括量化和对冲两大部分。量化即通过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等知识,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构建数量化投资模型,然后严格按照这样的策略指导投资。在数据挖掘整理能力捉襟见肘的普通投资者面前,量化投资就如在同石器时代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士兵。

20世纪90年代,一批量化投资研究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美国经济学家哈利·马科维茨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夏普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莫顿和斯坦福大学教授迈伦·斯克尔斯创立和发展的【BS期权定价模型】。伴随着衍生品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这些复杂的量化理论有了实践的可行性。通过量化手段进行对冲投资成为对冲基金的新宠。

哥伦比亚大学前计算机科学教授David Shaw创立的D.E. Shaw是量化对冲基金的先驱,他带领的计算机革命改变了整个金融业,通过全面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行“量化投资”是D.E.Shaw的投资特色。D.E. Shaw最开始曾被人们视为一家古怪的公司,他们的第一个办公室在与人头窜动的华尔街相距甚远的破旧街区上,里面却安置了两台太阳微系统,这可是当时全世界运行速度最快、最精密的电脑系统,是极其罕见的高档货。

那时虽然也有基金经理通过数学公式来捕捉微小的价差,但David Shaw通过数学、计算机,把交易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他们准备低价买入、持有、高价卖出。区别在于:你想要抓到什么。我们会使用计算机自动地大量做这种事。” David Shaw曾对应聘者说。

David Shaw

图片来源:网络

David Shaw和他的对冲基金合伙人Donald Sussman和Peter Laventhol相信,找出能够识别具备市场中性策略特征,能够跑赢同类的投资组合模型,而且还不用冒太多风险。市场中性类策略,即通过运用股指期货等等金融工具,对冲掉市场本身的涨跌,把指数增强策略的超额收益转化成绝对收益。DE Shaw一行人通过运用当时罕见的高频交易技术,在华尔街横空出世,利用市场的无效性剪市场的羊毛。

到现在30 年已过去,DE Shaw 从成立之初的2800万美金规模膨胀到了500亿美元,同时也从早期的股票套利进入到了其他领域,如不良债务和新兴市场,还有跨金融的计算机化学领域。这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它全面采用数据驱动的“量化”方法,相比之下量化投资的方式更有风险小、系统性、不情绪化的特点: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金融市场可观测性模糊的边缘,这种模式非常微弱,以至于还没有被其他量化研究员所利用。然后他们尽可能多地储存这些信号,并系统地挖掘它们,直到它们耗尽——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从只有机器才能持续捕捉到的微小短暂的套利机会,到使用卫星地图等另类数据,丰富公司的基本面数据、量化其商业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一家公司的业绩。”

对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的运用,根植在DE Shaw和员工的血液中。约1300名员工,其中包括80多名博士和25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奖牌获得者为DE Shaw的量化策略出谋划策。D.E. Shaw新理念带来的改变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冲基金这一个领域。1990年加入D.E. Shaw的JeffBezos负责公司在线零售项目,如今是身价千亿的电商巨头亚马逊老总;现在量化对冲巨头之一Two sigma 的两位创始人John Overdeck 与David Siege也曾是DE Shaw 的员工。

不过,尽管计算机拥有强有力的算法,但市场永远在不断变化,仅仅依靠机器基于历史数据的计算并不总是对的。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讲,对冲基金的不透明、高门槛、高杠杆属性是投资中的隐痛。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是20世纪90年代对冲基金中的“巨星”,基金经理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曾被称为“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其合伙人从华尔街证券精英到诺贝尔奖得主莫顿和舒尔茨,再到美国政府要员前财政部长、美联储副主席莫里斯等,全是行业顶配。LTCM创立于1994年,短短两年规模就从12.5亿美元融资额增长到总资产1400亿美元,然而却在1998年轰然倒下,短短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对冲基金破产案例。

LTCM基于所罗门时期的策略,它相信市场是趋于理性、可预测的,市场波动是正态分布的,波动会回归平均值。交易主要通过数学模型及电脑精密的计算,来预测和发现市场不正常的价格,其主要在固定收益中对冲套利,债券利率套利本身利润空间不大,就加上了高杠杆,一般至少25:1以上。在他们熟悉的债券利率市场里,这种策略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基金成立头几年业绩十分突出:1994年19.9%、1995年42.8%、1996年40.8%。但相信市场趋于理性与高杠杆的策略、精英中的精英们对自己的交易模型笃定,加上运作的不透明,在无形中聚集了风险。

LTCM在运作上非常隐秘,对仓位和操作方法严格保密,对经济和模型泛泛而谈,还设置了三年的基金封闭期,以保证缺乏耐心的投资者在市场出现短暂不利扰动的时候撤资。不过当时LTCM正如日中天,没有人关心他们到底在做什么,投资者们只想得到如期而至的高额利润。55家银行曾向LTCM授信,更不知道继续借钱给LTCM的风险有多大。

债券套利的丰厚利润吸引了竞争对手的模仿与参与,导致利差缩小,LTCM获利的机会降低了(这也是为什么对冲基金相对都不会有很大规模,小规模基金才能有较低的市场冲击成本下抓住利润机会,捡漏套利)。渐渐地它开始离开自己的熟悉的专业的领域,进军股票套利、互换、波动率交易和全球市场。股票套利比债券套利风险更高,其利差从4-10%不等。

LTCM合伙人之一 Victor Haghani试图从相关个股中寻找成对股票交易机会,另一明星交易员Larry Hilibrand则开始押注企业并购,创造并最终拉窄股票之间的利差,他还在自己的数千万身价之外,又额外贷款2400万美元投入LTCM。两人对这些交易都采用杠杆极高的头寸。一度,LTCM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每一个百分点的波动上就有4000万美元的押注。它开始投资巴西债券、俄罗斯债券和丹麦抵押贷款、将资金投入新的市场。然而人算机器算不如天算,有时风险的爆发只差一根导火线。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席卷而出,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纷纷撤资避险,形成连锁反应,俄罗斯也在其中。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俄罗斯接连经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两届政府垮台,甚至波及全球。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俄罗斯人在抢购日用品

图片来源:网络

而当时LTCM根据模型测试认为:发展中国家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之间利率相差过大;发展中国家债券利率将逐渐恢复稳定,二者之间差距会缩小。LTCM和很多大机构和投机者觉得机会来了,趁机大量收购俄罗斯债券。他们觉得,真正出问题时别的国家还是会跟以往一样兜底,然后危机就会过去,债券价格又会上涨,这样就可以稳稳赚上一大笔。

谁也没有想到小概率事件真的发生了。1998年8月17日,超级大国俄罗斯宣布债务违约。亚洲金融危机持续发散波及全球市场,股市和债市波动性持续增加,息差扩大,投资者纷纷从发展中市场撤资,转而持有美国德国等风险小、质量高的债券品种。跟LTCM资产相似的所罗门债券套利部门也开始大甩卖,加剧LTCM资产价值下跌。

LTCM在俄罗斯市场有很大的份额,日损失过亿,又因为有极高的杠杆,一出手更会造成市场价格大跌,形成恶性循环。1998年5月到9月,LTCM巨额亏损 43亿美元,华尔街其它投行也趁火打劫,提前甩卖自己账上的类似资产。市场流动性开始衰竭,LTCM从此走上破产的道路。9 月23 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 MerrillLynch、J.P.Morgan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LTCM 90% 的股权,共同“瓜分”了 LTCM。

很久过后,巴菲特这么评价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的高管16 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证券经验,他们的智商,随便从哪个公司挑出16个人出来,哪怕是微软都没办法比,结果却破产了,真是让人感慨。他们太依赖数学了,以为知道了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就知道了这只股票的风险。要我说,贝塔系数和股票的风险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精英们的模型能够计算出小数点后面的N个数字,却没能算出市场中人的因素,没能预测出市场参与者在极端态势下的情绪恐慌。LTCM使用的如BS期权模型策略,都是只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市场或许是理性的,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本金等到它回归理性了。

LTCM的倒下更让后来者从中得到反思:无论多么精确、多么可靠的数学模型,都需要人的判断作为最终的决策工具,需要我们至始至终敬畏市场。量化对冲基金并不就是数学家或程序员的舞台,量化是种手段,是种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它能提高我们的效率与计算精度,但并不能替代人脑的判断。

涌起的量化投资策略

量化选股:把一些经验标准量化,借助科学的手段来帮助投资者选择股票;量化择时:通过对众多指标的数量化分析,研判出未来的市场走势,并进行相应的买卖操作。

不过对冲基金的量化对冲时代并没有终结,相反,更多的量化策略被发明和运用,通过量化手段选股,通过量化择时等策略不断涌现,如上图所示。

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数学家詹姆斯·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运用军事密码技术和数学理论发现市场价格波动规律的“黑匣子”;约翰·鲍尔森的鲍尔森公司,动用美国最大的房产抵押贷款数据库,并雇专人研究房贷违约率走势用于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次贷产品;雷·达里奥的桥水公司,结合量化和传统分析在商品期货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构建了横跨各个资产类别的多策略对冲基金;肯·格里芬的城堡对冲基金,通过程序化交易可转换债套利组合赚的第一桶金后,创造了以做市商身份开展期权业务的对冲基金先例等等。

资料来源:展恒基金网

按策略类型划分,规模最大的分别是股票、相对价值、宏观策略, 2019Q2 规模占比依次为 30%、19%、14%;按财务杠杆看,较高的策略依次为相对价值、宏观、多策略,2019Q2 杠杆依次为 6.0、4.5、2.5 倍,流动性是高杠杆的命门。中泰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对冲基金“杠杆”研究》

华尔街数十年来清一色的西装领带也不再一统天下,牛仔裤和T恤随处可见。在创办早期,D.E. Shaw的下单规模在纽交所中的总交易量中大约能占到2%左右。后来在D.E. Shaw和其他此后不断涌现出来的量化基金影响下,纽交所被迫开启了自动化进程。根据摩根大通银行2017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纽约证券交易所90%以上的交易来自量化/程序化交易,仅剩下不到10%的交易是传统选股交易。

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是对冲基金最风光的时候,金融全球化、自由化,金融工具创新并发展。但如很多事物一样,风光的背后都有另一面。我们可能惊叹于对冲基金的高收入、精英们的雷厉风行,但我们也要看到对冲基金的背后。有研究表明,对冲基金历史上表现好于市场,这是典型的“survival bias”,即幸存者偏差现象。对冲基金平均年龄3-8年,超过10年的不多。突发事件很容易让量化对冲基金受伤,2月文艺复兴狂跌7%,Winton基金在新冠肺炎引发的抛售中损失了近9%。正如索罗斯说的,自己成功仅仅是“幸存下来的存活者”。

对冲基金通过主动挖掘市场的超额收益获利,这提高了市场效率,但能长期稳定的获得超额收益的对冲基金其实凤毛麟角。如今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同样的趋势或策略,破坏了alpha,发现超额收益在美国市场上越来越难。在最近十年,很多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大幅跑输了被动的指数基金。时间的长河中,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资管理人并不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有超过4,000家对冲基金被清算。

全球对冲基金数量及管理规模变化趋势

数据时间:2000 年至 2019年第三季度

资料来源:The Eurekahedge Report March 2020

自金融危机以来,对冲基金业绩下滑,也一直承受着成本压力。2019年,对冲基金再次出现了近年最大的净赎回。高盛的一项研究显示,预计2020年,对冲基金的净流出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报告称,大部分资金流出预计将来自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家族理财办公室。

2008年巴菲特曾和一个叫ProtegePartners的对冲基金FOF打赌,看谁在十年后的收益更多。最终的结果是巴菲特选择的标普500指数ETF在十年中获得了7.1%的年化收益率,而Protege Partners选择的五只对冲基金仅仅获得2.2%年化收益率。

ETF是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国外绝大多数ETF是指数基金, ETF指数基金代表一篮子标的的所有权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全球共同基金净销售额为-2567亿美元,是自有汇总统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历史性倒退,除了一些做空基金,唯一实现资金净流入的基金品种是ETF。2008年其净销售为正的1875亿美元,几乎不受危机影响(同期全球证券市场平均下跌42%,其仅规模微缩10.8%)。

1996至今美国ETF规模及构成(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ICI,申万宏源研究

来看看中国的情况。A股市场上真正具有对冲意义的基金,是从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才出现的,其历史到现在还很短,量化交易也是在这时走入了中国广大投资人的视野。2014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开放私募基金注册备案制后,中国对冲基金公司才可以通过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方式成立,发行自己的对冲基金产品。

目前中国内地可以被称为对冲基金的基金公司估计大约为700家(2019年),部分公司是从阳光私募转型而来,部分公司是海归回国创办的。这些对冲基金公司的产品分布在股市多/空头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宏观策略、CTA、事件驱动策略、相对价值策略等。

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相比,国内对冲基金的一些策略受到限制,但在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很多对冲基金策略获得了在发达市场无法比拟的盈利机会,因为其中存在许多市场非有效性。也因为如此,在国内市场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本土成长的基金经理,还有一大批若干年前在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驰骋的基金经理,当然还有很多无知无畏的中小投资者们。

量化交易方面,据上交所数据,2017年沪市A股程序化交易者数量(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71%)已回升至前期高位,且交易活跃度高,发展潜力较大。何波(2019)提到,规模较大的私募,由于具有交易策略多样性、交易市场广泛性、交易品种复杂性等特点,对程序化交易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量化私募管理人是国内程序化交易的重要参与者,相对于国际领先量化基金,目前国内头部的量化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大都在100~200亿元之间。

对冲基金有另一个名字叫避险基金,终其本质,是利用价差来规避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冲基金采用了各种交易手段对冲,换位、套期、高杠杆等来赚取巨额利润,这些概念逐渐超出了传统的防止风险、保障收益的范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对冲基金是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不过对冲基金中包含的智慧却能让人回味很久。

人们在生活中使用对冲思想,早在金融市场之前就有了,如醋去鱼腥:鱼有鲜味又有腥味,而醋含有乙酸,能够中和掉鱼腥味来源胺类物质,最后只留下鲜味。而使用对冲策略,可以剥离或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使得投资组合无论在市场上涨或下跌时均有机会获取正收益。所以很多人觉得的对冲基金是“嗜血的秃鹰”是有偏颇的,对冲基金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不是投机方式,同时它也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效率。

现在市场上投被动型指数基金的人越来越多,即通过复制指数持仓跟踪指数获得收益,被动投资的低费率让对冲基金面临成本压力,资金拥挤和策略拟合干扰了超额收益的发现,有人会担心,对冲基金和量化策略要饱和了?并不如此。更简单、更容易理解的线性策略产生的Alpha逐渐消失,但更新、更复杂的策略,如非线性、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策略将产生更高的Alpha。海量的新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测试Alpha的机会,量化投资会继续向更细分的领域推进。在指数基金覆盖不到很多地方需要主动管理型的对冲基金经理们去挖掘,尤其在新兴市场,仍有很多待发展和创新的地方。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得到飞跃式发展,AI 策略开始在金融界流行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稳中求胜:对冲基金的前世今生》

顶尖的对冲基金平台里精英荟萃,高收入高收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吸引我们的视线。但哪怕再厉害的天才,也会因为人的行为偏差犯错误。James Cordier,《期权出售指南》的作者,交易20年少有失误,但由于过于自信自己的判断,2018年他裸卖空美国天然气看涨期权,无任何对冲保护,没想到冬季气温低于预期,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暴涨20%,James Cordier含泪宣告爆仓破产的视频无不让人印象深刻。大佬都难以避免的问题,更不说普通投资者们了。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中优先要保护好自己,所谓成为“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要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的、看得懂的投资产品,投资ETF和进行资产配置都是很好的选择。最后,多学习,少投机,坚持可靠的投资理念和系统性的投资框架,投资人才能战胜自己天生的缺陷,才能在投资的长跑中胜出。

参考资料:

1. 《对冲基金之父—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投资故事》,创富金融;

2. 《金融大败局—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由盛转衰》,汇学;

3. 《本轮美国金融投资机构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对冲基金“杠杆”研究》,中泰证券;

4. 《稳中求胜:对冲基金的前世今生》,华泰证券;

5. 《解密中国式对冲基金发展的第一个10年》:从萌芽到遍地开花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

6. 《16位顶尖对冲基金大佬:畅谈量化投资的下个10年!》, 量化与机器学习;

7. 《什么是量化对冲基金》,花儿街参考;

8. 《国际四大顶级对冲基金兴亡史及投资启示录》, 读毒独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