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开始有人讨论,作为首批启动信用保护工具融资的民营房企之一,旭辉的信用担保债,还没发出来。
上个月底还在各种路演,高管称“在银行间、交易所都有新额度获取,旭辉会结合市场窗口,(落地)时间会很快。”
如今大半个月过去了,迟迟等不来旭辉的发债落地。
反观另外4家民营房企,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新城控股早已率先启用信用保护工具(CDS、CRMW),完成一笔或多笔融资。
旭辉的融资进度表却一直赶不上。说是因为之前发债额度用完,需向监管部门申请新的发债额度,所以延缓了一些。
现在额度获取了,而旭辉的发债窗口期依然没到。换个说法,其实就是银行不买账,市场认购信心不足。
投资者们,对于旭辉本身还有着诸多疑惑。
就像6月10日,旭辉美元债走势还创下三个月来最大跌幅。当天上午,其2024年到期6.55%票据每1美元面值买价下跌3.9美分至76.2美分,2026年到期票息4.45%债券每1美元面值买价下跌4.1美分至67.3美分。
Part1迟迟不发债?
因为拉开时间来看,不管是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还是新城控股,从被选为示范性民营房企的消息传出,到发债真正落地,时间都在一两周左右。
最早的是龙湖,于5月18日发行名为“22龙湖03”的公司债,发行规模5亿元,票面利率区间为4%,期限6年。
紧接着碧桂园、美的置业同时于5月23日发行公司债。
其中,碧桂园“22碧地01”发行规模5亿元,票面利率4.5%,到期日期为2025年5月24日;美的置业“22美置01”发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为4.5%,到期日期2026年5月24日。
而上述三家为首批传出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的企业,此后再传出民营房企境内发债的融资渠道或将重新开放,而旭辉、新城控股亦是首批示范性房企。
而同一批的新城控股,上月底同样完成了公司债的发行。从5月24日公布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方案,到5月30日正式完成发行,也只是一周时间。
据了解,该票据名为“22新城控股MTN001”,发行期限为2 1年,规模为1亿元,票面利率为6.5%。
所以才会对旭辉发债进度表示不解。
5月19日,旭辉就释出消息称,将于下周发行融资产品,涉及公司债及供应链ABS
,覆盖CDS及CRMW信用保护工具,最终将依据审批流程决定先后发行顺序。
随后旭辉只是明确其为第一批接到监管指导的示范民企,但对于具体发债时间没给出答复。
早在5月17日,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显示,旭辉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已在上交所注册生效。
该债券品种为小公募,拟发行金额8亿元,发行人为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销商及管理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距离该债券注册生效已经一个月时间,到底什么时候能筹备完,什么时候能完成发债,还没有更多消息透出。
旭辉给出的答案还是模棱两可。网上也传出,6月底有望推进新债券的发行。
至于是不是6月底,倒还是要看看市场反应。
发债本身就是个多方博弈的过程,发行额大小、期限长短、利率高低等都需要根据市场而定。
业内普遍认为,即便有上交所牵头,关键还要看创设机构与房企双方能否就信用保障达成一致。
而启用特殊的增信措施,引入CDS和CRMW作为信用保护工具,提升了民营房企债务融资信用水平,一定程度上确实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但投资者还是有其它顾虑。在上交所为5家示范性房企组织的路演上,他们也关心房企销售回暖的拐点何时到来、预售监管资源有无松动迹象、到期兑付资金和后续融资的安排计划等等。
信心并非一时筑起,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路演当中,上交所更多是让5家房企介绍自身的业务与财务情况,以此与投资机构加强沟通。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销售端、融资端的缓和趋势仍未明朗,诸如旭辉等房企的经营、融资周转效果也没有明显表现。
也就难怪,市场对于投资民企地产债券继续保持谨慎观望态度。
Part2本身资金问题?
碧桂园有着龙头房企的地位,龙湖向来以稳健财务状况闻名,美的置业背靠大叔,新城控股也有商业资产保值增值,这4家选为示范性民营房企无可厚非。
只有旭辉,大家都比较难理解。
虽然作为示范性房企,但旭辉实际的资金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投资者对其信心仍不足,很大方面或许也是因为之前各种风波,包括员工理财暴雷风波、瑞银看空风波,或多或少都预示着旭辉的资金问题。
旭辉很早就已被质疑“明股实债”,债务规模并不透明。
自2017年开始,旭辉的少数股东权益便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旭辉的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95.19亿元、199.59亿元、331.67亿元、440.54亿元,在总权益中占比分别为27.77%、40.37%、49.34%、52.67%。
直到2021年,旭辉的少数股东权益为634.85亿元,占总权益比例再度升至59%,达到历史新高。
很明显,少数股东权益与收益不相符,某种程度上,说明旭辉存在“明股实债”的隐患。
一般来说,高负债房企会利用非控股权益来降低杠杆。但这种方法会令表内负债不透明,难以分辨其真实债务情况。
也因此,瑞银才看空旭辉,认为其表外债务庞大,很多合作项目没有并表。
虽然旭辉都一一给予反驳,但确实合作项目不少,隐患也是存在。
不仅会被合作对象的暴雷影响项目进展,而且大量合作开发、权益金额占比过低,会导致旭辉自身“增收不收利”。
2021年,旭辉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分别为19.3%及11.4%,较上年分别下降2.5个百分点及5.1个百分点。
对比其余4家示范性房企,旭辉的盈利指标增长情况倒也不算差,但“增收不增利”的趋势更加明显。
去年营收增长50%,归母净利竟倒退5%,个中差别足够大了。
而从债务情况来看,旭辉一年内的境内外银行及其他借款为73.02亿元,境外优先票据为49.71亿元,合计122.73亿元。
上月底,针对现金流的问题,旭辉在线上交流会上强调,按2021年年报在手现金467.1亿,其中受预售监管部分的资金占比约36%,30%左右资金在合作项目账户,剩余34%左右属于集团可自由动用的现金。
实际可动用的资金仅159亿元,但也足够覆盖短期表内债务了。所以,问题在于表外负债。
从旭辉急着发债融资的表现来看,肯定挺缺钱,就等着融资输血了。
毕竟今年的销售还不尽如人意。据披露,今年前5月,旭辉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496.4亿元,同比下跌约54.9%。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