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忠先)“气候生态类国家气候标志”的获评,是有着“北方小江南”美誉的集安市继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后的又一个“国字号”荣誉。
近年来,集安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16%,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全市127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穿城而过的“小桥流水”景观,与鸭绿江等水系共同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独特景致。
“集安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等38项具体指标,都要分解到位。”集安市环保局副局长王金发道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秘密”。
——实施“净水”行动。制定出台《集安市通沟河饮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完成通沟河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划,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均为100%;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搬迁关闭。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各级河长199人,扎实推进“清河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超标排放、违法排污等违法行为,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增绿”行动。编制完成了《集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注重生态修复,加快国土绿化,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从“砍树”向“栽树”的转变。全市林业经营总面积33.1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4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2.16%。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组织开展“绿盾行动”“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砍盗伐、乱捕滥猎等行为,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护蓝”行动。制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全面推进工业废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治理,实施供热锅炉脱硫设施除尘改造,坚决取缔燃煤小锅炉,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清理任务。大力治理秸秆焚烧,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了远鸣牧业有机肥、博福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项目,秸秆循环利用率超过95%。
——实施“添彩”行动。坚持“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大力实施引水入城、引林入城、引文入城工程。201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集中供热、10万吨净水厂和二次供水、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完成了垃圾处理场渗滤液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92%、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创新垃圾处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引进实施垃圾裂解焚烧炉项目,投资680万元,建设乡镇垃圾焚烧站8个,实现镇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2166万元,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做到城乡环卫“一把尺子、一个样子”。
——实施精品乡镇提升工程。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望得见水、看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全市共有8个乡镇被分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和省级生态镇,1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清河人参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