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孟凡明 李学伟
竞进的2018
1月14日,在长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长春市代市长刘忻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报告。
2018年,长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打先锋、站排头”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迈上7000亿元台阶。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78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0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28亿元,增长7%。
积极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奥迪Q工厂、中粮聚乳酸等11个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9%。启动数字长春建设,积极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华为云计算、浪潮大数据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会展业交易额增长11%。全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增长15%。5家域外金融机构落户长春。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深化改革开放,振兴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15个工作日,97%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完善落实民营经济支持措施,全年新登记民营企业3.6万户,总量达到19.7万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5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83户。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23.5亿元,增长52%。7.8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长创业就业,增长23.8%。进出口总额增长10.4%。新引进央企和国内500强企业14户,实际利用内资、直接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6%和9%。全面落实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稳步实施长吉一体化、长春公主岭同城化。持续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积极推动与天津、杭州对口合作。
完善功能品质,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三项国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历时三年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三环以内166平方公里城区旧貌换新颜。伊通河中段“五岛十园”景观、22座驿站、33公里绿道建成开放。水文化生态园、道台衙门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投入使用。新植街路58条,新建大宗绿地58块,植树造林4972公顷。地铁2号线、轻轨北湖线载客运营,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正式获批。龙嘉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区及火车站南广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投入使用。深入开展“走遍长春”专项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守生态、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努力构建生态环保长效机制。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提标改造9座污水处理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伊通河、饮马河水质改善向好。建成区75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长春获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石头口门、新立城两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现全封闭管理。“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通过国家验收。
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努力增加民生投入,幸福长春行动计划确定的98件实事全部兑现。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5个,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1处,改造贫困户危房2934户,贫困村光纤、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15个贫困村出列、1535户贫困户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分别提高6%和18%,失业保险金提高20.5%,工伤待遇标准提高5%。上调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住院救助比例。改造棚户区住宅1.02万套,安置超期回迁居民2202户,完成“无籍房”确权登记12.9万户、1137万平方米。115个老旧小区物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20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蓓蕾计划”被中央改革办作为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提高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电视问政”,聚焦旧城改造提升、农村水利、河(湖)长制、文明城创建,又解决了138件关乎民生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群众安全感排名前移至第16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如期竣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遇难人数连续66个月“双下降”。
奋发的2019
刘忻在报告中提出,2019年,长春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东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落实“六稳”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不断强化“打先锋、站排头”意识,认真落实省委“三个五”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实现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积极申建自贸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全年落实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以上。集中精力抓好红旗升级改造、一汽丰越扩能改造等百个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民营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招商引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实际利用内资、直接利用外资均增长10%以上,产业项目占比明显提高。建立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实施“百强民营企业”、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建设,全年新登记民营企业2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5%以上。
突出质量效益,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深化“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互联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研发孵化、工业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网络文学、影视制播、新闻出版、直播平台、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高品质打造南部新城、长春西站、北人民大街等现代服务业集群。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全力支持一汽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发展。以一汽为全方位开发开放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一汽扩大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汽车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围绕售车、修车、改车、饰车、赛车、二手车、再制造构建产业体系,通过客户群、专业俱乐部、国际汽车赛事,全面提升“汽车城”影响力。以欧亚、长客、皓月、亚泰、大陆汽车电子等各行业龙头企业为价值平台,深度整合产业链金融、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服务体系,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扩大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滚动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双十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各新增200户以上。提高“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平台的实用性、实效性。完善科技大市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功能,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增长20%以上。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建省级以上双创基地5个,在孵企业总数达到1.65万户。长春新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北方平台投入运营。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留长创业就业”工程,当年落户人数力争突破8万人,增长5%以上。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改革实践,新开办企业工商注册审批用时减到30分钟以内,一般性工业项目审批用时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经营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让企业家和创业者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
坚持问题导向,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2个,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9处,确保7个贫困村出列、1538户贫困户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湿地“五大保卫战”,让长春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注重科学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市域板块竞相发展,新区、开发区牢牢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提高投资强度、科技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聚集新兴产业、激发创新创业等方面争创一流。城区充分依托人文底蕴、校所资源、产业基础、生态本色,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双创基地、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宜居水平、生态层级。县域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富民项目、特色经济、生态功能区建设上求突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发挥省会城市核心辐射带动作用,落实东中西“三大板块”战略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开展对口合作,加快建设津长产业合作园、吉浙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力争引进大型企业20户以上。
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发展优质特色绿色农业,大力发展“菌药花菜瓜果”优质高效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经济作物达到160万亩。深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新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20个,新增绿色有机面积95万亩。建设40个无抗养殖基地。探索培育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5个以上。打造15个高标准宜居样板村。
突出文化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突出“一张蓝图”,塑造城市特色,深入开展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国家试点,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双核带动”,提升城市能级。全面推进长春新区、南部新城、长春西站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改造提升红旗绿色智能小镇、长影步行街、长拖老厂区等文化特色街区。强化“四化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建立集卫星、无人机、视频监控、执法巡逻、群众举报于一体的城市、环境、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违法建筑、市场秩序、市容环境、牌匾广告等领域专项整治,让城市更整洁、更有序、更亮丽、更文明。
坚持以人为本,更好保障改善民生
落实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办好100件民生实事。实施“暖流计划”,促进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着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完成“无籍房”确权登记85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消除“无籍房”。改造棚户区5300户,安置超期回迁居民3000户。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4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15所普惠性幼儿园。推进健康长春建设,积极实施为民惠民医改,增加医保低自付、慢性病门诊治疗病种,推动分级诊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挥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作用,依法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