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9日讯(记者王超 祖维晨 吕航)重点实施十个方面37项民生实事!今天,省两会召开第三场民生实事主题新闻发布会,为全省群众送出民生“大礼包”,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2018年吉林人民生活稳中提质,省政府承诺的35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2019年要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新水平,重点实施十个方面37项民生实事。
省民政厅厅长乔恒、省人社厅厅长吴兰、省卫健委主任张义、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省文旅厅副厅长金旭东分别介绍了民生实事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着力补齐短板,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本报记者 祖维晨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据省民政厅厅长乔恒介绍,2018年,我省民政系统加快推进“五大民政幸福工程”建设,积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所承担的两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给民政服务对象送去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亮眼成绩单: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2018年全省筹集社会救助资金59.62亿元,有效保障了全省111.2万城乡低保对象、8.7万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达到月人均508元和年人均3872元,比2017年分别提高4.96%和3.70%;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年人均7786元和4980元,分别为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4倍和1.33倍,超额完成民生实事目标。实施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通过“无力脱贫”兜底一批、“支出核减”纳入一批、“重点保障”改善一批、“脱贫渐退”扶助一批,所有市、县农村低保标准均不低于3600元扶贫标准。全省供养孤儿4532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300元和900元,长期存在的孤儿保障水平偏低的短板得到历史性解决。为56.73万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5.26亿元。
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省民政厅深入开展全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省1370个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400余处,依法取缔非法养老机构371家,疏导安置老人6200余人,养老院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启动全省首批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养老机构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共出台了12项推进幸福养老工程措施,推进5项养老服务改革,启动了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了28个农村福利中心整合改造,支持新建养老服务大院150个,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26个,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37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78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4220个,为全省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新“礼包”:
2019年,民政部门将继续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
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针对社会救助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问题,按照民生保障标准化、均等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帮扶与支持力度,努力缩小保障差距,实现整体提升。
着力补齐短板,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文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养老事业与产业同步发展、双轮驱动,实施精准幸福养老工程。继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养老机构。支持20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完成跨乡镇整合改造,支持40个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农村幸福养老“助浴”工程,支持100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50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或互助养老站点免费安装“助浴”设备。落实优惠政策,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无偿提供服务场所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省60%以上城市社区养老设施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新建30个返乡创业基地和5个以上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技术院校,严格落实“三免一补”政策
全面落实稳岗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培训补贴、降费率、人才倾斜等各项政策
加强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制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政策,开展省(市)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本报记者 王超
就业稳则社会稳、人心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的工作部署,全省人社系统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温度不降,不断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确保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两方面三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
亮眼成绩单:
就业指标超额完成。通过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完善“扶持创业、防范失业、援助就业”三大机制,狠抓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发放创业、稳岗等各类补贴和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合计为企业减轻负担40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为稳定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7.9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6.53%。
创业舞台越来越多。全力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全省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35个,比预期计划多建了5个,总数达到264个;省级创新实训基地18个,总数达到63个。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120个。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到8.6万人,同比增加1.4万人,带动40多万人实现就业,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社保待遇稳步提升。综合考虑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从去年7月1日起,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由1109元提高至1288元,涨幅为16.1%,月人均增加179元,当年受益人群达到2万余人。
民生新“礼包”: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新建30个返乡创业基地和5个以上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落实好创业补贴政策,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引导大学生以农业农村为舞台到基层就业创业,全力推动形成返乡创业新高潮。
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技术院校,严格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在每个县设立一个就业扶贫车间。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分类精准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100%。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实施就业见习计划,开发就业见习岗位5000个左右,稳控大学生就业形势。
加大防范失业力度。全面落实稳岗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培训补贴、降费率、人才倾斜等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支持鼓励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加强跟踪培训,提供信息对接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转岗再就业。
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加强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继续实施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服务计划,争取培育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农技工劳务输出品牌,以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质量。
加大推动服务业发展力度。突出抓好家庭服务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两个重点。制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政策,开展省(市)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实施企业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积极创造扩大新的就业岗位。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让群众有更多满意感
本报记者 王超
健康是人民生活幸福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健康领域民生实事落地,走出了具有省情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亮眼成绩单:
实现了儿童视力异常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免费视力筛查项目实施三年来,全省累计为63.6万名7岁以下儿童提供视力筛查服务,筛查出视力发育不良、屈光不正等视力异常儿童5.86万名,视力异常率为9.2%。对发现的视力异常儿童,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告知家长进一步确诊治疗,对促进儿童视力发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恢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了基层儿童视力防治能力和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累计培训基层儿童眼保健专业人员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能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从做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规范矫正、人员培训等环节入手,为托幼机构儿童视力筛查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和指导。民生实事实施三年来,全省投入2870万元,为45家妇幼保健机构,98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视力筛查设备。
增强了全社会健康用眼意识。省卫生健康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7岁以下儿童免费视力筛查民生实事,多层次、多角度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和科学用眼知识宣传。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联合教育部门每年开展全国“爱眼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指导学生、教师和家长用眼健康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
形成了视力健康综合防控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将提高儿童眼健康水平作为儿童卫生保健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组建成立了儿童视力筛查工作专家组,对各地儿童眼保健工作予以指导。各级卫生计生与教育部门密切协作,将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卫生计生、教育规划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了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视力健康综合防控体系。
民生新“礼包“: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出制度性安排。“我省通过连续实施民生实事,夯实搭建了儿童近视防控的体系基础、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下阶段,省卫生健康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方案要求,推动儿童视力筛查从民生实事试点向普惠性制度转变,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方法、流程等关键环节的规范,不断提高儿童眼保健工作质量。”省卫健委主任张义说。
为100所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取暖改造
为200所中小学配备冰雪运动教学设施设备
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每校配备1台视力检测仪器
让群众有更多公平感
本报记者 吕航
农村中小学取暖改造工程,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改善工程,为全省中小学校车安装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小学校配备冰雪运动教学设施设备,提高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奖补……
近年来,省教育厅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推动解决事业发展亟需、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在已完成的46个项目中,总体看,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对于保障学生完成学业、关爱教师工作生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地区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战高峰说。
亮眼成绩单:
2018年,省教育厅完成4件民生实事:支持158所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取暖改造,改造取暖设施19万平方米;推动贫困县开工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园校舍,完成12万平方米;为中小学校配备冰雪运动教学设施设备,支持项目学校221所;对15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下达奖补资金3000万元,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民生新“礼包”:
2019年,省教育厅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着力推动完成3件民生实事:农村小学取暖改造项目、冰雪运动设施设备配备项目和视力检测筛查仪器配备项目。
农村小学取暖改造项目。此项工作已连续实施了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共支持275所农村学校改造取暖设施35万平方米。取暖改造采取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努力为师生营造安全、环保、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推进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提供了基本办学条件保障,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学校的欢迎。今年将再支持56所农村小学实施取暖改造项目。
冰雪运动设施设备配备项目。这项工作2018年开始实施,今年将为第二批200所学校配备冰雪运动设施设备,以县(市、区)统一采购或学校自主采购等方式配备冰雪运动设施设备,进一步强化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教学训练装备保障,培养学生冰雪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带动家长积极参与,助力全省冰雪产业发展。
视力检测筛查仪器配备项目。落实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每校配备1台视力检测仪器,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重点做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预防工作,完成每年4次以上中小学生近视率筛查检测和建档工作。
2019年底实现全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覆盖
不断提高“送演出下基层”节目质量
让群众有更多快乐感
本报记者 吕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和“送演出下基层”等文化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喜人成果。这些项目对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亮眼成绩单:
2014年,原省文化厅在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启动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2018年,继续负责200个民生实事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每个小广场省财政补助10万元,共计2000万元。截至2018年底已全部完成建设。目前,我省共建设完成农村文化小广场780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4%。其中,全省国贫县、省贫县、少数民族县农村文化小广场实现了全覆盖。
“送演出下基层”(原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是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截至2018年12月10日,省内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圆满完成年度“送演出下基层”任务3000场。演出地点涵盖了乡镇村屯、工厂、学校、街道、社区、部队等基层单位,此外,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发挥文化扶贫的独特优势,2018年,加大了在贫困地区的演出场次比例,全年在贫困村演出750场。
民生新“礼包”:
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民生工程。按照省财政厅、省文旅厅联合印发的《吉林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3年规划(2017-2019年)》要求,拟于2019年底实现全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覆盖。“2019年,我厅将完成515个小广场建设任务,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出台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确保小广场建好、管好、用好,保证文化惠民项目持续发挥作用。”金旭东说。
为向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均等的文化服务,今年,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将严格按照《“送演出下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的监管责任,督促文艺院团开展好演出工作,把好节目质量关,确保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送到基层。
“‘送演出下基层’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内容的不断丰富是对每个参演文艺院团的必然要求。”金旭东表示,文艺院团要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创作人员不断增加生活和艺术积累,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走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了解新情况、新变化、新需求。
此外,结合演出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组织各级创作队伍编排宣传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精准扶贫、消防安全等内容的文艺节目,使基层群众在欣赏优秀文艺作品的同时,既增长知识又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