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马春雪
说到近几年的感受,和龙市光东村的村民会脱口而出4个字:变化太大。
2015年的光东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旅游民宿规模小、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窄,这些问题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现如今,这里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环境优美,生活宜居。一个边疆小村通过不断奋斗,深耕沃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标杆和样板村。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6.17万元。
这种变化源自于精准谋划。
“2018年至2019年,我们紧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有利契机,创新谋划实施了‘共享稻田’项目,成功推介出1.4万份,销售额达1400万元,获得效益资金500万元。”光东村第一书记玄杰说道。截至目前,全村总投资1.1亿元,共谋划包装项目28个,项目分红累计104.28万元,平均每户获得收益1.35万元。
光东村是典型朝鲜族村落,较好地保存了朝鲜族民居的传统风貌,民风淳朴。依托这一优势,村里重点谋划了民宿旅游产业,人气骤增,生意红火。
投入856万元,建设停车场、景观大门等旅游配套设施;投入1000万元,整合村内闲置房屋,建成60户不同主题风格的特色民宿,建设疗休养基地、共享农业基地和边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2500万元,建设8栋高端木屋及1栋游客服务中心。2019年创新开展研学模式,建立宁波市干部疗休养基地,接待各类研学人员及国内外游客45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80%。2015年至2019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6万元。
一边项目发展风生水起,另一边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旅客服务中心、景观大门、老年活动中心、水稻观光园、小型污水处理厂、文化广场、村综合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停车场、水泥路、围墙、路灯、自来水管网不断完善;安全供电、供水保障、亮化美化项目逐个落地,村民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漫步于光东村,一栋栋独具风格的朝鲜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院落……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祥和美好。
产业强了,环境好了,收入也增加了,老百姓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5年前,我家就靠种地维持生活,一年到头一人也就挣2000元,可2019年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真高兴啊!”细数着家里的收入来源,64岁的周梅浩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光东村通过产业带动、完善社会保障、安全住房提升等政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2016年,还投入350万元实施“旱厕改造”计划,全村210户室外旱厕都“搬”进了屋里。现在家家都用上了室内卫生间、水冲厕所,还安上了热水器。2018年,全村77户127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逐梦路上,光东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眼下,村里投入了70万元,租赁原光东小学校址,开办村集体饭店,打算聘用村民从事接待服务工作,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此外,投入2500万元谋划实施的光东村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2021年6月投入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