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10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吉林省3家创新工作室荣耀上榜。
聚焦吉林省3家创新工作室,作为全省唯一的卫生系统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位列榜中。
这份荣誉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但荣誉背后的责任与创新却值得我们关注,为此,中国吉林网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寻求答案。
“程颖创新工作室”于2017年1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创立,它是以该院的学科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程颖教授名字命名。
工作室成员可谓“高手云集”,并且是一支医疗人才梯队合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肿瘤学研究型队伍。
这里设有劳模工作室、劳模会议室、劳模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这个拥有100余人的团队中,核心成员25名,劳模2人、党员13人、博士5人、硕士12人、本科生8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
成立至今的短短三年,就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从这些荣誉的背后不难看出,在程颖教授的带领下,创新团队正在为中国抗肿瘤事业蓬勃发展贡献着“工匠”的力量。
程颖创新工作室中的“创新”二字,在多年的肿瘤学科发展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程颖教授带领她的“硬核团队”与时间赛跑,与顽疾较量,他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以时间为主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份答卷。
时间回溯到2005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程颖教授高瞻远瞩,组织建立了吉林省卫生厅肿瘤转化研究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始了恶性肿瘤的临床转化研究之路。
2006年,通过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评审和认定,医院成为了东北地区首批肿瘤专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009年,团队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先后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了肿瘤预后和预测分子标志物检测和循环肿瘤细胞等检测技术,极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填补了我省在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基因筛选方面的空白。
2012年成立肿瘤生物样本库, 2013年开始牵头成立医联体,2015年开始,先后率先在东三省成立肺结节门诊、小细胞肺癌及Ⅲ期肺癌多学科诊疗门诊。
2017年成立肿瘤专科联盟,目前共有40余家成员单位加入了联盟,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区域,开通绿色通道,将19种肿瘤精准检测技术下沉到基层地区。
直至2020年6月,创新团队进一步将3个特色MDT门诊进行了整合和升华,组建了肺癌一体化诊疗门诊和疑难病门诊,在原有多学科诊治的基础上,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随访的全程一体化诊疗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林省肿瘤医院肺癌研究团队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国内到国际,从追随到引领,让全省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精准的诊断和最合理的治疗。
不难看出,在这份满意答卷的背后,是创新团队战略的定力,精心的擘画,果断的行动和艰苦付出所取得的。
在此次荣誉称号中还提及了“工匠”二字。程颖带领的团队又是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呢?
在采访中,记者从一组数据中找到了答案。在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牵头及参与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370余项,开展研究40余项,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助力10余种新药上市。
不仅如此,在省内肿瘤诊疗领域创下的多个第一也再次印证了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
率先在省内成立肺癌诊疗中心和多学科协作组;率先在省内开展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和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并承担国家下一代测序平台建设项目;率先建立吉林省肿瘤早筛早诊大数据平台;率先牵头在省内成立肿瘤专科联盟;率先在全省推进肿瘤精准诊疗落地……
这个拥有100余名核心成员的团队,多年的积淀也终于收获丰硕的成果。
三年来,“程颖创新工作室”承担60余项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20余篇,程颖教授本人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肿瘤专科人才。因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她还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白求恩式好医生、国之名医等荣誉称号。
程颖创新工作室已经将它的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精神融入到吉林省肿瘤医院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之中。
道路且长,来日可期。
程颖表示,创新工作室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特别是国家癌症防治行动,通过劳模和工匠精神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肿瘤诊疗技术、科研创新和医疗服务的改善和公立医院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图片由医院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