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吉林两会,都会释放出强劲的发展讯号,今年同样如此。
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备受关注:申建中国(吉林)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
自贸试验区,又被誉为创新改革“试验田”。吉林将其提上日程,可见“蹚”出发展新路的决心和态度。
既然说到这里,自贸试验区到底是个什么“区”?
所谓自贸试验区,它是我国为实现对外贸易、投资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行政效能优化,而在境内自主设立的改革试验区域,根本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又要问了,“咱们国家现在自贸试验区是个啥现状?”
中国吉林网梳理时发现,近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稳步增加,区域不断拓展。自2013年设立首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历经6次扩容,全国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实践中,各地战略定位和功能划分具有差别化特征,并没有固定模式,更多是结合资源禀赋进行差别化探索。通过总结经验、复制推广,达到以点带面、聚点成面的效果。
例如:山东自贸试验区对准了海洋经济,广西自贸试验区发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江苏自贸区重在产业创新升级,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
此外,作为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自贸试验区成为外资的“强磁场”。
去年年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就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0)》,对2019年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进程和结果进行了梳理。报告显示,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至2019年底,我国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缩减比例超80%,自贸试验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全国14.6%的进出口和15.2%的外商投资”。
眼下,吉林省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更大范围吸引资源要素集聚,开启吉林发展新空间;同时,积极谋划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开辟新局面。
当下,申建中国(吉林)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对我省而言意味着什么?
“自贸试验区是高级的对外开放模式,对传统政府治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商事制度中的负面清单管理。”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表示,吉林省提出创建自贸试验区目标,实际上还是要营造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更优营商环境,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最大限度利用国际科技等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吉林省创新驱动战略,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在国际经济循环的范围与规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也可以提高我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运行效率。
同样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给出观察。
“自贸试验区大家都在抢跑,它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整体开放水平会更高,而且制度创新的权限会更大。”白明告诉中国吉林网,从发展角度来讲,吉林振兴也需要更高的载体和平台。此外,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企业回到区内投资。因通关便利话,有利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生活服务。
申建中国(吉林)自贸试验区,为吉林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吉林网在采访中获悉,自贸试验区对发展新兴贸易业态、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吸引资本人才要素方面等方面都会带来利好。同时,对负面清单管理等领域的积极探索,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开放高地和制度创新高地。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