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引起社会热议。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网发布答复表示,将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着力,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什么是“阳刚之气”?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是否意味着强调性别特点?记者采访的教育专家认为,“阳刚”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内有阳光坚韧的品格,受得了艰难挫折、扛得起责任担当。
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肖晶认为,如何理解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塑造其行为、观念与品质是每个个体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但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不仅仅指男女性的生理特征,还包括符合社会规范、他人期待、文化认可的行为特征、观念与心理品质的建设。
“我们提到的‘阳刚之气’不仅仅是指生理外貌等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例如独立自信、勇敢等。”肖晶说,这些积极的品质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培养与发展的健康品质。我们既鼓励女孩更勇敢、更拼搏,也希望男孩更有爱心、有耐心。
肖晶建议,重视文化与社会认同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个体、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引导多元、健康、发展性的性别角色特征,引导青少年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康行为模式。
在青少年成长路上,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是每个人,无论男女,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方双虎说,很多优秀品质是男生女生都可以共有的,比如正直诚实、勤劳勇敢,这些都可以理解成“阳刚”的内涵。
“这其中很多品质的培养,与体育锻炼分不开。所以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双虎说心理素质的载体是身体。体育锻炼不仅能让身体强健,还能够培养人的抗压、耐挫等心理素质,让心理也更强健。
在教育部的答复中提到,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对于如何更好培养“阳刚之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还需要推动教育评价标准的改革。
储朝晖说,在“唯分数”的评价体系下,老师的喜好通常就是看课堂表现和成绩。听话的、成绩好的,往往能得到老师的更多赞扬和关注。这会让一部分孩子压抑自己的个性,变得更乖巧、更顺从,从而减弱了“阳刚”的一面。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更多元、更立体,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