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火车硬座票价相当 节后多条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跳水” 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60分钟上铁路,未来交通建设这样发力 “钢轨医生”零下20摄氏度低温照常“出诊” 吉林省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每周上4.5天、休2.5天,会全国推行吗?人社部答复! 迷彩箭毒蛙惊现吉林市 专家称其为全球毒性最强物种之一 前郭县前郭镇:当好“微保姆” 下好先手棋 美媒:非洲裔运营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 菲律宾总统发言人:中国疫苗的到来将给菲抗疫局面带来希望 敦化荣膺“2020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县” 美专家:受新冠病毒变异株影响 春季美国病例或再次增长 别打农村宅基地的“歪主意” 杭州上线“荣誉教师码” 教师任教满三十年可凭码免费乘坐公交地铁 重庆:春季开学不集中办理师生报到手续 谈外贸、说流通、还有CPTPP……商务部这样回应 遭遇“弗洛伊德式死亡” 警察却不被起诉!美国的“种族病”还能治吗? 未来交通建设这样发力: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60分钟上铁路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黑龙江省绥化市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与你有关!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指南来了 纳税服务再出硬招 税总发布100条便民利民惠民举措 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 “天网2021”行动正式启动 柬埔寨3.7万人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柬卫生部发言人再次感谢中国 梅河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通报(2021年2月25日公布) 辉南县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诺尔曼多维生物制剂能让我hpv转阴吗?用了诺尔曼多维生物制剂让我HPV转阴了! 防水涂料品牌视觉形象改造设计——著名品牌设计与包装设计师林海斌设计作品 媒体:发动机炸了,波音为啥还松一口气? 芝加哥一健身房55名学员感染新冠 只因没做好这件事 东京奥组委主席换人后 仍有大批奥运志愿者辞职 俄向巴基斯坦出口武器 俄印“友谊小船”要翻? 柬埔寨新增65例新冠确诊病例 包括47名中国人 注意!吉林省医保新增了这些机构 首批科兴疫苗将在一周内运抵菲律宾 杜特尔特希望亲自迎接 外交部:中方坚决反对英国滥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平台攻击抹黑中国 120天拍摄,辗转20多个拍摄地……吉林电视剧登录央视获佳绩 美国得州仍有790万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 至6月美疫情死亡人数或超61万 专家警告不可放松警惕 打造一流环境 释放发展活力 冈比亚驻华大使:向中国学习如何让人民摆脱贫困 亚太观察丨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发出的数字电视信号 汪文斌再带照片“点名”BBC:散布的涉疆谎言是两只手也数不过来的 亚太观察丨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发出的数字电视信号 卫星见证,刻进大地的脱贫印记 美国得州仍有790万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 至6月美疫情死亡人数或超61万 专家警告不可放松警惕 外交部:中方坚决反对英国滥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平台攻击抹黑中国 外交部:新疆妇女当然可以毫无担心地来讲述她们的经历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11年了,终于找到你了!

2021-02-04 20:06:01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这是一次11年的寻找。

2010年1月30日,当天全国进入春运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图片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周科摄

就是在那一天,这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被新华社摄影部的编辑含泪编发,在当晚海量春运照片中直击人心,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

2011年,该照片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

“一张震撼人心却又让人深思的照片!”

“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

“当妈之后就看不得这类图了,看了就忍不住眼泪。”

……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不断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并成为“春运表情”。每到春运,人们总会想到这位中国母亲;每逢母亲节,网友便会发布这张照片来颂扬母爱。

11年来,众多的询问和反馈,让记者开始后悔当年“没有留下那位母亲的联系方式”。在众多网民和关注者不断发来的相关信息里,也让周科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寻找。

随着信息一点点地拼凑,照片一张张地对比,不久前,当年那位母亲,轮廓越来越清晰: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2021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围坐在火塘旁,伴随着跳动的火苗,周科终于结束了寻找,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

图片

1月20日拍摄的通往巴木玉布木家的乡村公路。周科摄

“一次喧闹车站的陌生偶遇,到远隔数千里之外的重逢,苦苦寻找了11年的一名没有只言片语的陌生人啊。”周科感慨,这些年自己带着相机走过更多的陌生城市,然而,这名曾在自己镜头里出现的陌生人却成了11年的牵挂。

“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是我儿时的梦想”

见到巴木玉布木时,她笑得灿烂,看不出岁月的沧桑。与11年前照片中一样,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除了略显瘦削,依旧是那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图片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接受采访。周科摄

她的身后,是刚刚建好的新房,钢筋水泥结构,结实的板材门窗。“住上这栋大雨漏不进去、寒风吹不进来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曾在土坯房住了30年的巴木玉布木,童年的家在半山腰,出嫁后家在山脚下,变的是海拔,不变的是土坯房。

住进新房,巴木玉布木偶尔还会做噩梦:害怕孩子们冻醒,更担心房子塌下来。

曾经,每到雨季,屋外大雨,巴木玉布木的土坯房里便是小雨。雨水落在地面不打紧,可时常会滴落在床上打湿被子,一家人都睡不了觉。脸盆放在床上接雨,一个不够,再加另一个,还不行就用木桶……

巴木玉布木回忆,那时候家里没有通电,漆黑的夜里,夫妻俩就在屋里摸来摸去,凭着感觉找漏点接雨水。整个晚上,就这样抱着熟睡中的孩子盼天亮。

图片

1月20日,上图是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在介绍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下图是她在自己的新房间整理衣物。周科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屋顶的瓦片不知被翻弄了多少次,雨中的不眠之夜又过了多少回。

在未拆除的旧房前,记者推开几块木板拼成的房门,简陋的木板床,补了又补的被褥。从柜中翻出几件黑色的彝族察尔瓦(披衫),巴木玉布木说,“这些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就是被子。”她说自己偶尔去集镇上淘衣服,2块钱一件,也有5块钱一件的,但家里人很少买,“更多是别人穿旧了不要的就捡回来。”

图片

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周科摄

10年前,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桃园村,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从她家门口放眼望去,村庄周围,一道道山梁、一级级梯田清晰可见,山上草枯叶黄。远处,一座座大石山高耸入云,根本望不见外面的世界。

图片

1月22日,上图是巴木玉布木童年住过的村庄;下图是她现在居住的桃园村。李思佳摄

“不外出打工,光靠几亩地能吃饱就算不错了。”桃园村第一书记刘剑说,“村里土地贫瘠,不少还悬在半山腰上,播下一颗种子不见得能长出一粒粮食。要是遇上洪涝干旱,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巴木玉布木家有6亩旱地,祖上一直以种植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每年的收成勉强维持一家人填饱肚子。想吃大米要到集镇上买,但家里根本没有钱。2007年大女儿出生,巴木玉布木偶尔会用节省下来的零钱去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给女儿“加餐”长身体。

2009年,二女儿出生,嗷嗷待哺中,巴木玉布木感觉看到了自己重复的童年,她害怕孩子们会像自己一样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

就这样,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去打工!

“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

比家里种地要强”

2010年1月30日,记者在南昌火车站拍摄的那位背负大包、怀抱婴孩匆忙赶车的年轻的母亲,正是巴木玉布木。她说,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在成都,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已是深夜。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如今,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最快只需要8个多小时,而从成都乘火车到越西,6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图片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周科摄

记者翻开那张曾震撼人心的“春运表情”照时,巴木玉布木惊讶又感慨。她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背包中装满被子、衣物,手拎的双肩包里是一路需要的方便面、面包、尿不湿。她说,那一次,自己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引得不少好心人上前帮忙。

10余年过去了,中国的长足进步其实从旅客行李背囊的变化都能看出来。如今在车站码头,已经很难拍到像巴木玉布木满荷大包小包这样的“经典镜头”了。

在巴木玉布木的记忆里,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南昌一家烧砖厂搬砖。

“砖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不多,但比家里种地要强。”巴木玉布木说,白天上班,她就背着女儿一起搬运石砖。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

巴木玉布木没念过一天书,更不会讲普通话,连火车票也是同村人代买。霓虹灯下的招牌、路边的标识等,周边的一切对她来说都视而不见。在砖厂,她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班、带孩子和睡觉,砖厂就是她的全部。

巴木玉布木告诉记者,自己的童年是在高山上度过的。山下虽然有学校,但山高坡陡,下山的路要走上两个小时。像当地女孩子没有上学的习俗一样,巴木玉布木从没走进过学校。

图片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行走在集镇上。周科摄

童年的大多时光,放牛,照顾弟妹,日出日落,每天恒定。对于巴木玉布木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等着父母干活归来。再大些,她便加入其中,学着种地。

初到南昌,巴木玉布木一边搬砖,一边练习普通话,努力融入陌生的社会。

此前,她从没见过奶粉和尿不湿。外面的世界,对巴木玉布木来说总是很新鲜。

在砖厂打工期间,巴木玉布木最头疼的事是二女儿经常生病。在老家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带孩子去镇上医院看病。但只身在外,她不知道医院怎么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家。

“那张照片,正是我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巴木玉布木说。

不幸的是,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自此,她再也没有外出打工。2011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10天也不幸离世。

“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巴木玉布木说。

图片

1月22日拍摄的通往巴木玉布木家的乡村公路。李思佳摄

“无论生活有多难

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正当巴木玉布木和丈夫打算重新外出打工的时候,村干部反复提及的“精准扶贫”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

起初,巴木玉布木并不懂什么叫精准扶贫。但她看到,桃园村的土地上“长”出了许多烟叶大棚,不少村民忙前忙后。

从几亩地试种,到大面积铺开,桃园村一改往年习惯,开始种植烟叶、果树等经济作物。

巴木玉布木一打听,一亩烟叶能挣好几千块钱,这不比在外打工差。于是,她与丈夫把家里的6亩地全部改种了烟叶。

第一年,因技术不好、经验不足,夫妻俩仅挣了五六千元,但他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第二年,扶贫干部上门摸底,送来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巴木玉布木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

图片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家中整理脱贫材料。周科摄

随后,从县级联系领导到驻村农技员,再到具体帮扶责任人,大家为巴木玉布木搭建了脱贫平台。对口帮扶干部刘勇,隔三岔五往巴木玉布木家里跑,将烟叶苗送到田间地头、协调技术员手把手指导……

通过学习,巴木玉布木夫妇种植的烟叶产量成倍增加,年收入从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6亩增加到15亩。

与此同时,巴木玉布木还到半山腰上找荒地,在石头缝中辟出一块块试种地。她高兴地看到,烟叶从半山腰的石头堆里露出头来。

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万元、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7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图片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行走在村里修建好的水泥路上。周科摄

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2018年获得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她自筹7万元在宅基地旁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三室一厅的房屋粉刷一新,干净明亮,还贴上了地板砖,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按照彝族风俗,新居落成,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巴木玉布木夫妇一口气宰了两头牛。

依照国家政策,巴木玉布木还享受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资助。2013年以来,她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全部在县城医院免费出生。目前,大女儿巫其拉布木上初一,次女王雪医读小学一年级,儿子巫其布吉上幼儿园。

图片

1月22日,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左)、次女王雪医(中)、儿子巫其布吉分别在学校的画面。周科摄

几个孩子很懂事,尤其是次女王雪医,成绩优异,还当上了班长。每当村民夸奖女儿,巴木玉布木总是咧开了嘴。

记者了解到,作为越西县北部的一所初级中学,新民中学学生人数已从2015年的873人增加到现在的2425人,其中女学生比例由15%增长到51%。在国家的援建下,学校不仅新建了几栋教学楼,还正在动工建设一个标准的运动场。

图片

1月22日,上图是巫其拉布木就读的越西县新民中学;下图是该校正在建设的足球场。李思佳摄

2018年,桃园村修建了乡村公路,电力、通信、自来水都通了,村口常遭水冲毁的那座小桥也修葺一新。曾经的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桃园村孩子们的上学路已经缩短到十几分钟。

图片

1月22日,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在学校课堂上。周科摄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巴木玉布木夫妇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吃。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巴木玉布木说,“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平平安安。无论是生活的贫困,还是遭遇的不幸,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看着巴木玉布木甜美的笑容,记者已然看到了11年前镜头里年轻母亲笃定的目光。

图片

1月21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左)和巴木玉布木的合影。李思佳摄

【记者手记】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

见到巴木玉布木前,我紧张得像个孩子。

11年来,我在脑海中把她刻画成无数个形象,如今真要见面,心里依然忐忑。

1月21日,我拿出那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问她:“还记得这个时候的样子吗?”

“记得记得,这是我在南昌打工的时候。”她仔细看了看,笑了。

我告诉她:“因为这张照片,我找了你11年。”

她一脸惊讶。

巴木玉布木个头不高,第一眼看上去有些腼腆,等我前前后后介绍完,她笑得很开心,瘦削的面孔显得比11年前更加年轻。

当她从家里翻出照片中那床披在肩上的黄色毛毯时,一种久违的情愫涌上我心头。

图片

大女儿巫其拉布木披着母亲披过的黄色毛毯。周科摄

11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我和这位年轻的母亲有了不解之缘,她也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11年的牵挂。

2010年1月30日,一大早,我背着相机来到南昌火车站采访。这是我第二年报道春运。按照惯例,拍完车站启动仪式上的一些活动后,我便打算返回单位发稿,但多少心有不甘。

春运第一天,全国每个火车站都是千篇一律的仪式,镜头画面大同小异,发到新华社稿库很容易就被淹没。于是,我换上70-200MM长焦镜头,打算抓拍旅客返家的各类表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春运。

相机斜挎在肩上,我漫步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的母亲出现在远方,并朝进站口方向走来。她肩扛着超大行囊,左手拎着一个破旧的双肩包,右手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特别显眼。

那一刻,我被这一形象深深震撼,丝毫没有犹豫便拿起相机,蹲下身来,在她距离我十几米远的时候把镜头推了上去。巧合的是,这位母亲原本一直低着头走路,当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她突然抬起头望向前方,眼神刚毅坚定。我抓紧连按了几下快门,抓拍到这位年轻母亲一瞬间的形象和坚定的眼神。

就在这时,不少摄影记者也追了过来。

拍摄完成后,我跑到这位母亲面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同时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并表明想继续采访。但她只是摇了摇头,向进站口方向走去。

这一别,就是11年……

图片

1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后左)和巴木玉布木及其孩子们的合影。李思佳摄

随后,我回到单位,选取其中一张照片发到新华社总社。当天,新华社摄影部将这张照片取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播发通稿后,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在当年海量春运照片中独树一帜。

时隔10天,2010年第6期《人民摄影》报在头版以巨幅照片的形式刊发了这张摄影作品,更加奠定了它在春运报道中的地位。摄影评论员王永午点评道:“向常态要精致很难,这幅作品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同类题材的地标,不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拼毅力拼体力就能追得上的,这是一个从练到炼的蜕变。”

2011年,《孩子,妈妈带你回家》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日常生活类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

11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这位年轻母亲的形象还走进了画家的笔下,也被博士生写进论文。

这些年,每每想起这对母女,我心中总有遗憾,虽然离开了江西,多年来,我始终放不下她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她们。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我要找到这位母亲的心情更加急切。根据近期网民提供的线索,我们最终在四川大凉山深处见面了。

图片

1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左)和巴木玉布木的合影。李思佳摄

不认识汉字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3天时间里,她跟我聊了11年来家庭和生活的变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巴木玉布木一样,过去8年,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巴木玉布木是我国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她与命运较劲的奋斗故事令人感动。

与11年前的照片相比,在经历种种人生磨难后,巴木玉布木明显多了一份奋斗的富足、岁月的沉淀、生活的从容。

看,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

原标题:11年了,终于找到你了!

编辑:赵芯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