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可能无法相信,一个97年的小伙子,从事公益事业已经有十年之久......
2010年,家住公主岭市年仅13岁的兰廷双因为个人原因选择辍学,准备来长学习专业技能。而那时的他也不会预想到,他会因为某一天报纸上的救助新闻,就从此与公益“结缘”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兰廷双回忆,那时候看见报纸上有贫困家庭求助,自己就将节省下来的钱按照报纸上的账号汇入,不久还收到了患者家属发来的感谢短信,这件事对他来讲意义非凡,而公益的“种子”就此在他的心中种下。
随着脑海中做公益的这个念头愈发强烈,兰廷双主动加入到了很多公益团体中,也接触到了更多做公益事业的人,当然也看到了各种类型需要帮扶的个人及家庭,他每次参加团体活动,都会用自己的热忱和诚意去服务每一个帮扶对象,而那时的他才16岁。在这个年纪就投身于公益事业,在不少人眼中,兰廷双变得“特殊”起来。这也引起了不少本地媒体的关注,通过一定的宣传扩散,渐渐地兰廷双身边就聚集了一群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年轻人。
随着有共同目标的伙伴增多,兰廷双决定自己组建团队,他征求伙伴们的意见,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热情善良的他想做好公益事业,可成功的路上哪有平坦顺利可言,在公益团队注册的过程中,最大的“坎儿”就是资金问题,当时是需要30万的注册资金,而年仅16岁的兰廷双根本无法拿出,兰廷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想过就此放弃,兰廷双也对团队说了这个情况,奇迹发生在转瞬之间,让他没想到的是,集大伙之力,你五千、我两万、他一万五……不到三个小时,大家帮助他凑齐了30万的注册资金。兰廷双回忆说:“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觉得那时候已经不单纯是信任的问题,而是大家在认同这个事情,认同将公益做下去。”公益团队的成功注册,让兰廷双重拾信心,而这一刻让他在公益道路走下去的并非是想法而是扛在肩上的责任。
正式接触帮扶项目,兰廷双发现,如今的帮助不同以往的单纯经济上的支持,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也就是从经济类到情感类的转变,受困群体的种类也更多了。那如何真正帮助到求助人群呢,兰廷双开始汇集各企业、各高校、医院、律师、社会群体,进行高精度的匹配,重疾家庭就由企业牵头带动群体给予经济帮扶,成人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就由医院的心理康复专家对其进行疏导治疗,村小学生教育问题寻求各高校帮助,莘莘学子们都会展示他们的特长,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教育内容等等。
“你们对帮扶对象是如何筛选的呢?”记者问道,兰廷双讲,首先会选择从没有团队帮助过的,并且一定会对帮扶对象进行非常深入的了解,到他们居住地,向邻居等询问,去辖区的街道、社区、派出所等核实情况,在多方证明下确实需要帮扶的,他们才会精准对接,“说实话,给予我们力量的人群都是真心实意来做公益的,他们每一分经济支持我必须做到严格监督。”兰廷双每个月都会出月报和工作纪实,花的每一分钱,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他都会详实地记录并且公示,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及时掌握工作内容和动向。
不放松地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不知不觉,兰廷双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十年,在益路公益团队的帮扶下,对重疾对象筹款已经累计超过了四千万,每年“树洞计划”“微心愿”“捐资助学”等项目累计帮扶儿童6661名,公益能量覆盖辽宁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公益人员达475人,吉林省长春地区115人。在通过不同地区长期的对接项目的介入与服务中,一些帮扶对象无论从经济生活上,还是心理健康上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好转,这也是益路公益团队努力的成果。
十年的公益事业让兰廷双收获了一个信念坚定的团队,收获了困难群体的信任,收获了更多想要参与到公益项目强有力的支持。敢想、敢整、敢做,兰廷双带着这种激情一直冲在公益的最前线。众人划桨,心之所向,在城市文明不断提高的今天,兰廷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困难人群,对公益人群多一分包容,让公益队伍不断加大。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璐宜 (文中图片均为本人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