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员、保洁员、餐厅服务员等从业门槛较低的工种之所以持续招工难,专业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受劳动者择业观念等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岗位就业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加上自动化、智能化一时难以取代所致。发布短缺职业排行,为用工双方在工资议价、招聘和求职决策时提供指引。
营销员,营销员,还是营销员!
前不久,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发布。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发布该排行以来,“营销员”连续六期蝉联排行榜首。
不仅仅是营销员,一些从业门槛较低的工种多次榜上有名并位列前列,如保洁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庭服务员、车工等。
说起“最缺工”的职业,想必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高精尖”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现实中缺工的反而是上述从业门槛较低的工种。这些对技能要求低的工种为何持续缺人?
制造业服务业人才需求量大
“当某一职业的需求超过供给,我们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个职业的劳动力存在短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永坡如是解释短缺职业。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按季度发布“短缺排行”,为的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方向性指引。
综观已发布的6期排行,生产制造业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3类职业占比均超九成,稳居劳动力市场短缺职业的主体。
“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青壮年劳动力占优势。”在田永坡看来,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呈下降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升。这种年龄上的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制造业、服务业中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岗位的供求短缺。
同时,田永坡说,受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的推动,劳动力市场对具有一定技术和专业知识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日益紧缺。另一方面,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对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了“虹吸”效应,导致制造业人员短缺。
这一点在2020年第四季度“最缺工”职业排行中有所印证。新进排行的25个职业中,有15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如冶炼工程技术人员、铸造工、汽车工程技术人员、金属热处理工等。短缺程度加大的34个职业中,有16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如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
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来看,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明显,“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供求关系总体趋紧。缺口数上升到92.9万人,总体求人倍率从三季度2.67上升到2.90,均居发布排行以来的最高位。
因自动化、智能化难以取代而缺工
已发布的6季短缺职业排行中,前十位“最缺工”的职业基本稳定,偶有变动。其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商品营业员、车工等6个工种,连续名列前十。同时,家政服务员、收银员、焊工等工种,也多次出现在榜单的前十位。
“短缺工种是全部职业或是统计数据覆盖范围内全部职业的一种反映,持续短缺确实反映了市场上此类人员的供需状态,这是一个大致的特征。”田永坡认为,受劳动者观念、择业倾向以及职业声望等影响,各职业的短缺情况有所不同。
一些从业门槛低的工种之所以招聘难,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殷宝明看来,主要是由于这些岗位就业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导致流动性高。他还注意到,其中多数工种属于服务业,是自动化、智能化一时难以取代的岗位。
同时,这也侧面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错配持续存在。“高技能人才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基础岗位两头供不应求。”殷宝明表示。
田永坡将这种两端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喻为“微笑曲线”,即劳动密集型且无法被机器完全替代的劳动力和高技术领域的劳动力需求旺盛,出现紧缺,“这是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岗位结构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并不全面,只反映了部分情况。”殷宝明介绍,该短缺职业排行只是收集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数据,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招聘及有关信息并没有纳入统计。
一些技术技能要求较低的工种之所以频频出现在榜单前列,在殷宝明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跟数据来源有关。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多数通过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企业也倾向于通过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
缓解“最缺工”,企业要提待遇
“最缺工”的排行榜单,除了短缺工种的排行,还罗列了岗位缺口数从大到小排列的需求典型城市。
这其中,不少岗位在南北方、东西部都缺。如一年多来“最紧俏”的营销员岗位,最紧缺的5座城市为上海、长春、北京、天津和洛阳;多次位列“最缺工”榜单前十位的家政服务员,长春、厦门、广州、北京、昆明等地尤为短缺。
“从区域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在东部地区更显紧缺。”与此同时,田永坡观察发现,随着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崛起,当地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虽有部分人员回流,但仍有不少岗位处于缺人的状态。
针对一些从业门槛较低的工种总是缺工的现状,殷宝明认为,企业要提高这些岗位的待遇竞争力,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减少岗位流动性,降低招聘成本,实现与员工的双赢。同时,负责培训的单位要完善相关职业标准和培训规范,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并在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上进行倾斜。
“发布紧缺职业,可以引导劳动者有目的地参加和接受一些职业培训,提高自己应对劳动力市场变革的能力。”田永坡说,这些信息也可以为劳动者了解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提供参考,为用工双方在工资议价、招聘和求职决策时提供参考。
田永坡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或者地区,适当提供短缺职业的工资水平数据,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考。
殷宝明建议未来要扩大数据覆盖范围,增加数据来源渠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指引。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