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2月24日电 题:文明新风吹太行——山西长治乡村移风易俗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
“结婚彩礼把人难,大摆酒席太铺张,红白喜事大操办,要改变!”锣鼓声响起,“三句半”唱起。正月初九上午,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八义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民俗表演正在上演。
72岁的退休教师孟双凤告诉记者,2020年她和另外三个村民一起用当地传统曲艺形式“三句半”创作了这首《移风易俗新风尚》。“当时我们坐在一起聊到村里的新气象,你一言我一语就编成了一首曲。”她说。
八义村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村民办喜事习惯大操大办,邻里之间互相攀比,形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八义村妇联主任秦平珍回忆:“过去只要有人结婚,宴席总要摆个三五天,一群人喝得醉醺醺,吵得乱哄哄,搞得全村鸡飞狗跳。”
2019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提出推动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歪风陋习。“这几年在政府的宣传倡导下,节俭文明的风气逐渐在村里传播开来。”秦平珍说,“大锅饭取代了没完没了的婚礼酒席,村子变得整洁清静了许多。”
“移风易俗说来简单做起来难。”长治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崔海丽介绍,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少乡村因地制宜,各出妙招。
春节假期刚过,在位于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的一间办公室里,“公益红娘”陈春兰正在埋头整理资料。“春节期间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了村,不少父母忙着给孩子找对象,我们的工作也变得格外繁忙。”她说。
鲍店镇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底,目前有30多名队员。“年轻人找对象,我们帮忙配对联络;村民办喜宴,我们来主持张罗。”陈春兰说,“现在村里人办喜事一定会找我们商量,我们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向他们倡导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距离鲍店镇20多公里外的长子县大堡头镇南小河村,为了改变过去“丧事大办”的风气,村里成立了一支宴席服务队。“村里有人去世了,我们会带上两袋白面到家里慰问,帮村民操办丧事。”村支书张印玲说,“通过为逝者写追悼词,为村民提供灵车、音响等方式,代替了过去的念经、抬棺、请乐队等陋习,一次丧事至少给百姓节省开支2万元钱,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农民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王科和王靖是长治市襄垣县付村第一对“零彩礼”结婚的夫妻。34岁的王科回忆说,因为之前父亲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19年底他准备结婚时,曾想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钱凑彩礼。
“按照农村的风俗,结婚时女方要十几万元彩礼很普遍,一开始我也想着多少要一些,不然光村里人说闲话我娘家也受不了。”王靖告诉记者,恰巧当时长治市出台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文件,村干部多次到家里来做她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劝他们新事新办。
“后来我也慢慢想通了,借钱凑的彩礼最后无非是左口袋进来右口袋出去,最重要的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再也没人能对我们说三道四了。”王靖说。
2020年9月19日,襄垣县大黄庄村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村里的4对新人和近千名亲友齐聚在村前广场上,共同见证了这个特别的时刻。
“以前我只在新闻里听过集体婚礼,觉得那是时髦但离我很遥远的事,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以这样的方式为女儿操办婚礼。”村民李军说,“实际参与后我发现集体婚礼相比传统婚礼有很多好处,既让人觉得隆重而有纪念意义,同时又能省心省钱。”
“村里计划将集体婚礼的形式延续下去,每年举办两次,不少父母早在今年年初就来报名排上了队。”大黄庄村村干部刘为民说。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