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新华社记者为何要练就“一骑雪尘”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 国际时评|中美抗疫专家对话共倡全球合作 南非内政部将审查自2004年颁发的许可证和签证 长寿的饮食秘诀是什么?可能在于这样的“一日5餐” 去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 走近冬奥|从0到1的跨越:意大利籍教练见证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项目发展 美国一接种点注射器出现问题 约4300人接种剂量不足 美众院通过大规模选举改革法案 共和党无人支持 外媒:肥胖人口比例高的国家新冠死亡率更高 沙特为首多国联军拦截一枚来自也门境内的导弹 企业招商绝对干货!创赢招商外包教你快速招商 《长途车漫画》完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小裤裤笔记》(无弹窗)完整全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继的朋友们土豪漫画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三部门提出八项举措 用“标准”为餐饮节约撑腰 1-2月份吉林省新能源发电大幅增长 荷兰一新冠病毒检测中心发生爆炸 我今年开建空间站,多型长征火箭将联手助力 变异新冠病毒在意大利学龄儿童中加快传播 帮忙扩散!寻找一名长春17岁失联高中生! 土耳其宣布中国科兴新冠疫苗保护率为83.5% 规则明确但疑虑仍存,教育“戒尺”如何拿捏 民用载人飞艇AS700将于年内首飞 首尔人口32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人 通化一首“快闪”版《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出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天眼”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恶意操作损害台青权益福祉不得人心 欧盟延迟交货,总统请求中国 “英雄州长”深陷性丑闻,终于道歉 美国众议院通过以乔治·弗洛伊德命名的警察改革法案 参考快评:换了马甲的拜登对华贸易战,恐难如其所愿 澳大利亚司法部长现身否认强奸指控,表示不会辞职 一首“快闪”版《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出东北抗联精神 奋进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 不凡之年见证人大力量 ——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 纽约疑再现仇恨亚裔犯罪 华裔男子遭毒打失去意识 新加坡将按计划在2022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3岁 韩国演员金志洙手写道歉信,承认曾对他人校园暴力 美众议院通过弗洛伊德法案 以防止警察暴力执法 英国海滩现神秘海兽尸体:重4吨,无头无四肢(图) 河北黄骅完成对60余尊北朝石造像数字化保护 杭州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 “我是人大代表刘丽岩,我为中国担当!” 延边州:强化科技力量 打造优质企业 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明确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 多举措聚人才助力延边建设 二手房中介费调整为3%,是涨价还是透明化? 5G毫米波开始体验未来网络无限想象
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这群新华社记者为何要练就“一骑雪尘”

2021-03-04 17:07:25来源:中国吉林网

这群新华社记者为何要练就“一骑雪尘”

“中国还没有能滑雪采访的记者”已成为“过去时”

“要不是为了备战冬奥会,我早就放弃了!”

说这话的姑娘,不是运动员,也不是教练,你猜她是谁?

“虽然很难,但训练机会难得,学会滑雪也有利于工作。”

这位姑娘叫王沁鸥,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学滑雪怎么成了“笔杆子”和摄影记者的任务?这得从两年前说起。

2019年,新华社被国际奥委会认可为国际通讯社,又获国际奥委会邀请,加入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这意味着新华社在北京冬奥会各个场地都要安排记者进行赛事拍摄,其中包括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

曾经参与过雪上项目赛事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杨帆回忆起报道经历,觉得这是个苦差事。“赛前要从山下滑雪大厅坐缆车,然后沿雪道爬到比赛场地,比赛结束后再跋涉回到山下的新闻发布厅采访,背着几十斤的设备在雪地里走来走去,不仅耗时,还非常疲惫。”杨帆说,赛前坐缆车、爬山常常热出一身汗,到指定位置后再挨冻几小时完成赛事拍摄,身体很难吃得消。

而一些外国同行,肩扛相机、脚踩雪板,雪杖一扬,直接从赛场滑到新闻发布厅,留下“一骑雪尘”,让人“望尘莫及”。到得早,采访时间更充分,还能更及时地处理赛事照片。有时报道时效的领先,竟源于滑雪板对双脚的胜利。

彼时,“中国还没有能滑雪采访的记者。”为了让这句话成为“过去时”,新华社从2019年12月开始,陆续将十余名文字、摄影记者和技术人员送上滑雪场,进行专业的滑雪训练。

王沁鸥就是其中一员。这位从小练习篮球、参加过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年轻记者,却在滑雪场遭遇了“滑铁卢”。

“整整两周,我都是在摔跤中度过的——侧摔、翻滚摔、四脚朝天摔,总之就是摔。”王沁鸥说,由于没有掌握要领,再加上对坡道的恐惧,开始时自己常摔得双腿淤青。

白天在雪地里“摸爬滚打”,晚上回房间里“偷师学艺”,王沁鸥看了很多滑雪教程和比赛视频,琢磨滑雪技巧。

“其实大赛选手们的动作和技巧,对于我这个‘滑雪小白’没有多大参考性。”王沁鸥说,“但运动员们坚持不懈、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给了我很大力量,中国自由式滑雪新星谷爱凌也给了我启发,她对滑雪的热爱、放松的态度,让我树立起学会滑雪的信心,不再一上雪地就抖三抖。”

隆冬时节,在位于河北崇礼的训练场,体感温度低达零下38摄氏度。这和五月份在珠峰海拔8000米处的体感温度差不多。记者学员们上下午各训练3小时,单日滑行距离超过20公里,常常冻得眼睫毛都结上一层霜。穿三双袜子、三条棉裤,戴两双手套,还是会冻得手脚失去知觉。“要努力抬起脚来踢雪面或其他硬物,让血液快速流通起来。”王沁鸥对同事们说,“这是我从登顶珠峰运动员那里学来的防冻伤的方法。”

从平地热身、学姿势,到初级道、犁式滑行,再到中级道、平行式滑行,再到高级道、双黑高级道完成小回转……经过近30天的训练,十余名来自国社的“业余选手”,最终达到了ISIA七级(点杖回转)技术水平认证,可以穿上雪板、扬起雪杖,在30度的雪坡上自如地“风驰电掣”。

在证书中,杨帆得到这样的认证:“滑行技术:点杖回转,银河滑雪场黑道自如滑行;太舞滑雪场单黑道、双黑道均可控速自如滑行。”

曾向会滑雪的外国同行投去羡慕一瞥的他,如今也成了带着雪板去采访的记者。完成滑雪训练后,杨帆在2020年-2021年的雪季,滑行于崇礼不同的雪场、不同的山巅,参与完成了新华社多项报道任务,甚至能够手持设备在雪道上完成追踪拍摄。

被教练称赞“雪感极佳、肢体协调性极佳”的新华社记者贝赫,同样解锁了“边滑边拍”的技能。对于300多天后举办的北京冬奥会,贝赫充满期待:“学会了滑雪,让我更了解相关技术要点和细节,也更能理解运动员的苦与乐,相信会让我对冬奥赛事的报道更专业、更生动。”

“备战冬奥报道,新华社做了全方位的准备和努力。”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许基仁说,“作为新华社记者,不仅要在现场,还要离运动员更近。滑雪板就是我们的一把钥匙。”(记者王若辰)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