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疑问,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老人,为何会掏光家底去购买保健品?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带动了旺盛的消费需求,但目前老年人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保健品等消费领域,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损害。
临近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老年人深陷保健品消费陷阱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保健品市场骗局升级 老年人屡陷温柔陷阱
中国吉林网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可以说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十分广阔,现代人日益注重健康和养生,但在旺盛的需求背后健康陷阱却也无处不在。几万元的医疗床、医疗凳,号称包治百病的特效药……几年来,不少潜伏在大街小巷、打着“老人保健理疗中心”或者免费义诊等各种招牌的老年保健理疗店铺,可谓门庭若市,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花起“保健”钱来一掷千金,毫不心疼。
记者发现,以往的保健品推销多采用打着专家讲座、赠送礼品的幌子进行“免费健康讲座”的形式,而近年来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通过“旅游兜售”“现金返还”“炒作高科技”等方式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形形色色的花招奇出,让大量老年人被“忽悠”还全然不知。不法商家也存在利用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亲情的心理搞感情促销的现象。销售人员对老年人热情招呼,待取得信任后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保健品。但当老年人提出退货退款要求时,原本热情的态度发生转变,甚至再也无法取得联系。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 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显示,2020年共有受理保健食品类投诉4008件,医药及医疗用品类达到了35153件,其中质量类投诉占7339件,涉及虚假宣传的有1539件。 可以说,老年人成为保健品消费重灾区。
消费陷阱花样百出 提早防范最为重要
“老年人深陷保健品消费陷阱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消费问题。不少不法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抓住了部分老年人渴求健康,爱占小便宜等心理,抓住老年人所关注的一些如老年病等焦点性问题,开始做心理攻坚战。”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表示。
野医游商瞎忽悠: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声称某种治病方法为独家。结果,一些老年人便在试试看的心理驱使下“上当受骗”了。但往往这些“游医”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就是用一些无毒无害的植物或者番薯、土豆、豆子等食物晒干染色磨粉,然后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明显感到味道特殊,以此掩盖或冲淡部分病症带给人的不适感。这样的骗子经常是走街串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产品也毫无任何保健作用。
电视购物洗脑宣传:电视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其中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老年消费者应改变传统观念,认清电视台广告盈利的本质,不要轻信电视购物诱导,对咆哮式、洗脑式宣传果断抛弃。
免费体验藏猫腻: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专家”旗号进行所谓的“义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再进行免费量血压、测血脂等,假称老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顺势推销自己的保健品。
夸大功效卖天价:一些不法组织者选择在菜市场、集贸市场、公园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谎称自己受医院委托,正在开展一项对老年疾病普查的活动。其间,组织者请老年人填写“健康状况普查表”,与他们攀谈,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向老年人推销产品,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
希望老年人理性看待保健品 远离保健品消费“陷阱”
宗守运告诉记者,想要缓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社会各界的医疗机构加大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关注程度,提高医疗水平,使患病的老年人愿意到正规的机构进行治疗和调理。其次,作为子女,应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他们多讲讲比较杂乱的保健品销售市场中的成破厉害,绕开这方面的陷阱。最后,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多给老年人消费指点迷津,同时加大国家的立法、执法力度,净化医疗和保健品市场,让违法的人没有立锥之地、可乘之机。
保健品不是药品,也不是医疗器械,不得宣称对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听信不法商家那些保健品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甚至能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应远离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讲座、专家报告、义诊体验、经验传授等会销活动,不受高额“收入”诱惑,坚决拒绝假直销真传销。养成保全证据的习惯,务必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宣传资料等凭证,若参加养生俱乐部等活动,要注意签订书面协议并约定违约条款,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宣传资料、协议、发票等可作为维权证据。
在此,中国吉林网也提醒老年朋友,身体不舒服应到正规医院就医,不可听信所谓“专家”的建议,应切记“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图片为网络截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