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好梦”?
失眠、多梦、易醒、打鼾……这样的“垃圾睡眠”让每一位睡眠质量差的人都苦不堪言。
对于媒体人而言,“月亮睡了我不睡”更是常态,失眠、焦虑、脱发……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病。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了长春市第六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感受了一次“硬核高科技”带来的睡眠。
在诊疗中心的睡眠监测病房,一台来判断市民遭遇睡眠问题的多导睡眠监测仪摆放在里面。护士正在将监测装备戴在体验者头部,开始工作后,机器会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的显示在医生的电脑上。
“患者需要在监测病房内住一夜,睡前我们将电极片粘贴在其身上,监测仪器可监测夜间连续的呼吸、血氧饱和度、脑电、心电、腿电等信号。” 长春市第六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治医师赵丽丽说。
医生通过监测数值,可以客观、科学、量化地记录和分析患者的睡眠,来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针对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心理等引起的失眠,诊疗中心的失眠治疗仪给患者重建了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提高了睡眠效率,保护了受损神经细胞。
护士将电极片贴在了记者耳后乳突位,仪器启动后,耳后瞬间一种“针扎”的感觉出现。
“电刺激到人体大脑背缝核、结节乳头核、下丘脑等睡眠调节中枢部位,进而抑制了神经元膜过度兴奋、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多环节参与睡眠觉醒节律的主动调节,恢复紊乱的睡眠系统,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赵丽丽医生说。
从“针扎”感觉明显到逐步适应,半个小时的体验,让精神逐步放松下来。
最“硬核”的当属体验的最后一项:“贝多芬身心睡眠治疗床”,能播放音乐,床垫还能提供身体按摩,床垫内的线圈通过脉冲电磁场带来生理作用。
带上耳机,躺在床上,闭上双眼。伴随着不同类型的音乐,身心逐步放松了下来。
时而感觉身体在钢琴键上躺着,时而又如在古筝弦上一般,每一个音符都带来不同的共振,如甲板上吹着和煦的海风,如草地上沐浴着春光……半个小时的“小憩”让身体得到了足够的放松。
赵丽丽医生介绍,目前很多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的失眠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患者和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在治疗后都得到了大幅改善。
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和体验中,身心得到放松是最大的收获。
“现在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变大,以及不良的睡眠卫生情况,比如睡前玩手机、追究等,让很多年轻人睡眠质量出现了大问题。从调理方面看,这些仪器和治疗模式可以帮助放松、培养睡眠习惯,让大家‘学会’好好睡觉。”赵丽丽医生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文字 马瑞/摄像/摄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