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4月21日电(记者陈俊、宗巍、高楠)4月下旬,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乍暖还寒,山坡上的金达莱开始绽放,一群群延边黄牛在田间吃草。
一头延边黄牛,浓缩了中国朝鲜族迁徙、耕耘和奋斗的身影。给牛吃打糕、喝温水,让牛住暖房,朝鲜族群众爱牛也是出了名的。
“瞧,额头有朵白花的那只小牛犊,就是延黄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的后代。”延边州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村民安丰忠指向不远处的牛舍说。
这是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明东村拍摄的黄牛(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安丰忠养了80多头牛,承包了附近100公顷牧场。说起延边黄牛,这个养牛老把式打开了话匣子。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肉质鲜嫩,但产肉量少,前些年不少养殖户转而饲养产肉量更高的国外肉牛品种。
2008年,当地成功培育出由延边黄牛与法国利木赞牛杂交的延黄牛。“延黄牛增加了我国肉用牛品种,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延边州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薛双贵说。目前延边州养牛约30万头,其中7万多头是延黄牛。与市场普通牛肉相比,延黄牛每斤至少多卖10块钱。
这是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犇福牧场拍摄的黄牛(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家住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的农民刘景义四年前开始养牛。由于家里耕地面积小,无处放牧,他与当地的龙井长白山犇福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托管方式寄养了6头牛,再加上在犇福公司打工,每年至少收入三四万元。
延边各地的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烧烤店随处可见,很多以延黄牛为招牌,很受欢迎。薛双贵说:“即便这样,延黄牛的价格还是不够高,好肉卖不上高价。”
这些年,一些养牛企业开始走出延边,瞄准高端市场。像犇福公司的产品已经进入万豪酒店,每斤90元到100元。产业链条拓展,带动养殖户受益,延黄牛变身致富的“快牛”。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犇福牧场,成群的黄牛在觅食(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转型的不仅有产品和市场,还有养殖方式。在“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的延边地区,黄牛上山散养是传统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林区禁牧等生态保护政策推进,集中规模饲养成为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选择。
说起下一步养殖打算,安丰忠说,随着生态保护越来越严格,可放牧草场越来越少,想扩大规模,但心里没底,不少养殖户都有类似的担忧。
听到安丰忠的困惑,一旁的智新镇党委书记许京洙给他支招,他指着不远处田地里的一捆捆玉米秸秆说,当地秸秆资源丰富,过去一些老百姓焚烧秸秆,既破坏环境又浪费资源。随着集中规模饲养不断发展,也给秸秆转化饲料带来机遇,如果加工利用好,就是循环农业。
视频:司晓帅
编辑:苏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