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的这些日子里,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佳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忙着为农户们进行免耕技术培训。
种子、化肥送到家,技术、服务送上门,专业合作社让一些“摸不到门道”的农民从土地中获取了更多的收益。
“合作社技术、农机修理全程服务,产量真的上去了,收入也多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农民,才知道地还能这么种。”青山镇八家子村村民吴振宇说。
洮北区打造的“合作社+扶贫”致富平台和共富载体,让村民们不仅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更为村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基础。也正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叠加,让洮北区如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培育产业新动能,带富增收更稳固
遍布在洮北区各乡镇的扶贫光伏电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产出的电能转化为贫困群众稳定的收入来源。
洮河镇楚伦村村民杨柏秋正在庭院里翻地打垄。
“去年园子里一亩多的黏玉米,加上政府给的补贴,挣了2000多元。今年我准备养点鸡,散放到园子里,能给庄稼除虫,过年的时候还能卖些钱,一举两得。”杨柏秋说。
从地里生金到院里出钱,洮北区在扶贫过程中注重的是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的提升,摸索出以光伏扶贫产业为统领、以“种养+”项目为支撑、以庭院经济为补充的“扶上马,送一程”的扶贫模式。
据洮北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洮北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全覆盖、可持续、保增收原则,4年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2亿元,相继新建、续建以肉羊、奶牛等标准化养殖和果蔬、花卉等特色化种植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100个。2019年贫困人口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带富增收支撑更加稳固。
有房住得舒心,点亮贫困群众安居梦
防盗门、铝材质窗户、地热管道、卫生间……洮河镇关帝村村民王林家的改造房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差。
“为了让房子更保温,我跟村里协商,帮着加了一层保温层,特别暖和。”王林说,屋内格局都是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建造的,从打地基到完工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有房住,还得住着舒心。在落实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洮北区考虑的不仅是只解决数据上的问题,更考虑到群众对住房的个人需求,让政策落实更加人性化。接受住房改造的群众全程参与设计施工,施工结束后,由房主、镇村干部共同验收,再由区住建局联合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检测。
2019年以来,全区各乡镇新改造危房完成1102户,维修房屋完成2384户,拆除房屋809户,公租房建设51户,真正实现了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发挥堡垒作用,党建引领更给力
“村里的工作队真干实事!这两年,村里大变样,你看这路修得多好。”到保镇高平村村民习汉臣说。
近两年,高平村铺设柏油路8.3公里,新建砖围墙3898米,图绘文化墙近4000米,植树2万余株,新设路灯200余盏,文化广场、村卫生室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村民们都是亲历者,也把驻村工作队当成了一家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近4年时间里,省、市驻村工作队及区级27位领导、104个区级部门、2600多名党员干部全部落实包线、包村、包户任务,连续3年开展“五帮扶两推动”活动,全区4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所包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以上,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群众不脱贫,绝不收兵。扶贫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与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用心、用力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用脚下沾满的泥土、心中饱含的真情、汗水浇灌的执着,拉近了贫困群众与美好生活的距离,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希望。
吉林日报记者 于凝 张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