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星期二,晴。
早就听说吉林大学思政课的课堂异常活跃,是吉大学子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这一次终于亲眼得见了。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救亡图存,保卫祖国!”讲台上,几位男同学穿着长衫,围着白色围巾,手拿着标语,情绪激昂……这不是戏剧的舞台,这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普普通通的一堂思政课,主题是“吉林大学与五四运动”。
这堂课的主讲人聂长久老师有着17年的思政教学经验,他讲授的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四运动”这样的专题对他来说早已稔熟于心、信手拈来,但如何让这样的课程有新意,真正让同学们入脑入心,却是他多年思政教学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单一的课堂输入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共鸣,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喜欢听思政课。”聂长久感慨地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聂长久逐步打造出特有的专题化场景式互动教学模式,并于2017年获得学校教学项目立项。场景式互动教学,是让学生以历史角色、历史身份进入课堂,进入到历史的情境之中,切身地感悟历史,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本节课开场的情境剧中,场景虽然有些简单,但通过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表演,将所有人的思绪带回到了100年前的那个时刻。紧接着,聂老师将吉林大学与五四运动的渊源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和精神娓娓道来,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不时在笔记上做着记录。下课的铃声响起,好多同学依然坐在座位上,看着多媒体演示屏的画面沉思着。
参与情境剧表演的刘宇豪同学显得格外兴奋:“能够在课堂上用这样的形式重现那段历史我感到特别难忘,这让我们的思想跳出书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激励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表演当中的标语是同学们自己写的,台词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身上的服装是聂老师亲自为他们置办的。看似枯燥的课程,由聂老师讲出来,格外生动,学生们都很喜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陪同记者一起来听课,对聂长久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她深表赞许。“短短几分钟的历史剧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充满亲和力和表现力,台上、台下的同学都很有参与感,把历史事件用这样立体的方式来体现,使得思政课更有意思。”
“五四运动”并不是聂老师和同学们做的第一个场景式教学实践。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为了对学生们进行初心使命教育,铭记红船精神,聂长久带领同学们推出了以“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场景式互动教学示范课程——《红船记忆》。
提起在思政课上的实践和探索,聂长久深有感触:“思政课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思政课改革,最重要的是让课堂‘活’起来,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积极参与,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思政课最根本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重现历史、穿越课堂去体验历史任务,我觉得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如果说专业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那么思政课更侧重于理想价值的塑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几门思政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聂长久的思政课教改之路才刚刚起步,他知道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但不代表就不能讲好,首先得去做。
“下一步,我打算将史纲课编排成系列情境教学——‘百年中国’,营造声光电景一体的教学情景,让同学们在历史情境中参与历史、体会历史,在与历史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苦难和今天的伟大,激励学生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立志奋斗。”
吉林日报记者 李开宇 实习生 刘奥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