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腹部、红色的头部和腰部、反光的身体……只有几毫米长的红火蚁,凭借着凶猛的入侵能力,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都造成威胁,少数群众被它叮咬后甚至出现休克等情况。
近期,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植保植检站对当地群众进行了红火蚁防控知识培训,详细介绍了红火蚁辨识、繁殖等情况,并发放了防控药品。
“我们一点也不敢放松。”红河州植保植检站站长易和敏说,红火蚁入侵以来,站里积极采购相关防治药品,培训县乡群众,提高防治意识。
近年来,红火蚁在我国部分地区传播加快,目前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启动了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
红火蚁究竟长啥样?
红火蚁也被称为“无敌蚂蚁”,原产地是南美洲,已在世界24个国家(地区)发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近日,记者在昆明市西山区红塔西路附近发现两个轻微隆起的土堆,用木棍拨动土堆时,不少蚂蚁沿着木棍快速往上爬。经专家鉴定,该蚂蚁为红火蚁。
“仅凭肉眼要分辨出红火蚁并不容易。”徐正会是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森林保护学教授,他从1990年起开始研究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蚂蚁物种多样性。
在徐正会的蚂蚁标本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被钉在盒子里的红火蚁标本。
“中等大小的红火蚁只有几毫米。”徐正会说,红火蚁头部、腰部都呈红色,身体的毛较少,上唇有三个齿,额头处有发暗的区域。它的触角上有10个结,顶端的两个结更加膨大。
“红火蚁有很强的攻击性。”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所长谌爱东说,在受到侵扰时,红火蚁会快速主动攻击。
红火蚁如何扩散?
“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在徐正会看来,在南美洲红火蚁有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入侵我国后,生存竞争压力变小,又没有天敌,为其迅速繁殖提供了条件。
专家表示,红火蚁的扩散主要包括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其主动传播的移动速度相对较慢,工蚁每天爬行距离为10多米,蚁后借助风力等可飞行半公里左右。
“红火蚁蚁后能在很小的草地上繁殖。”徐正会说,蚁后体态肥硕,背部还有翅膀,移动速度较工蚁更快。
专家介绍,蚁后出生后3-4年就开始成熟,繁殖初期的红火蚁为工蚁,主要为蚁后觅食、挖巢。工蚁寿命只有1年左右,蚁后可以成活10年左右。
“一个成熟的蚁巢红火蚁的个体数最高有50万个。”谌爱东说,蚁后在产工蚁后,每天可产卵1500-5000枚,新蚁群形成4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新一轮繁殖。
“它们平时都在地下活动。”徐正会说,如果地面隆起土堆直径超过30厘米,那说明红火蚁已经潜伏了3年左右。
徐正会等专家调研发现,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地的红火蚁可以终年繁殖,冬季蚁后都在产卵,在昆明地区的蚁后,冬季则处于休眠状态。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频繁,物流运输为红火蚁加速传播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携带红火蚁的苗木、毛发等远距离运输,加速了红火蚁的传播和繁殖。
红火蚁有哪些危害?
“红火蚁是杂食性物种,有很强的觅食能力。”谌爱东介绍,它的食物包括100余种野生花草的种子,可直接取食数十种农作物,还可捕杀昆虫。
徐正会等专家表示,红火蚁发生的区域,会造成土豆、黄豆等作物减产,甘蔗、玉米等都会被危害。
红火蚁还会危害农田生产系统。根据红火蚁的生活习性,它会在荒地、林中草地等地筑巢,从而威胁农田水利设施等。
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力让红火蚁易形成高密度种群,影响其他生物,威胁生态系统。
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室主任陈福寿说,遇到危险时,红火蚁会用毒针反击。
“一些过敏体质人群被叮咬后可能出现休克。”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陈欣玥说,被红火蚁叮咬后,通常皮肤会迅速红肿、疼痛。
红火蚁如何防治?
云南省植保植检部门2013年首次在元谋县发现红火蚁,防控工作就此开始,目前红火蚁已被列为全省农业重点疫情监测对象,全省200余个监测点正对红火蚁进行监测调查。
“饵剂的效果相对比较好。”陈福寿说,近年来各地采用了各种方式防治红火蚁,饵剂效果相对较好。通过工蚁将饵剂搬入蚁巢,利用其反刍性,将食物饲喂其他成员和蚁后,使其缓慢中毒,逐步杀死蚁巢中的红火蚁。
“要做好后续监测工作。”徐正会说,在撒饵剂后要观察蚁巢,待其没有活动迹象后再开巢进行药剂灌巢覆土。
谌爱东表示,要掌握不同防控方法与措施,根据蚁情、环境等选择适合的方法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并做好常态化预警监测工作。
陈欣玥表示,市民外出活动时,见到隆起的小土堆要绕开行走,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如果不慎被叮咬,及时用碱性水冲洗,并到医院进行治疗。
(记者杨静)
新华社昆明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