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吉林大地俯瞰如画!
榆树市八号镇大岗村,丰饶的黑土之上,10台秸秆归行机次第行进在厚实的秸秆之间。一粒粒玉米种子,被精准播种于土壤之中,等待发芽。从2011年到2021年,榆树市晨辉农机合作社一直在寻找、探索一套更适合当地低洼地块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10年中,合作社与长春市农机研究院和相关农机企业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首款玉米秸秆集行条耕联合作业机——秸秆归行机,并率先在东北黑土地上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模式。
至5月中旬,晨辉农机合作社已经完成了6000多亩条耕作业,但仍有不少农民排着队等待着晨辉农机合作社的到来。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等多位土壤、农艺、农机专家不禁感慨,这种使用国产机型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模式,是对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和丰富。
从2008年国内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在梨树问世,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六代,无人机、免耕播种机、条带旋耕机等新型农机具,正推动吉林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革,黑土地上的“耕作革命”向着更深更广领域不断拓展。
晨辉农机合作社社长刘臣说,10年间,越来越多的合作社改变着传统耕作模式,不断尝试在保护黑土地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提高粮食产量的新模式。晨辉合作社仅仅是其中之一。
在梨树县梨树镇泉眼沟村三社,大片的黑土被玉米秸秆完全覆盖,200马力自动导航拖拉机配套牵引三行大型条耕机进行秸秆集行后,六行高性能免耕播种机进行宽窄行播种。在这里,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呈现出技术作业耕地连片规模化、秸秆集行覆盖条耕化、免耕播种大机化、作业导航智能化的全新景象。
梨树县宏旺农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传统种植从种到收,一公顷要花2200元左右,现在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能省800元,“还能增产1000多斤,加上750元的保护性耕作补贴,相当于增收2500多元呢!”
我省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8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宝贵的黑土地,是大国粮仓的根基,是中国饭碗的底气。守护黑土地,保卫大粮仓早已是吉林农业人的共识和追求。
农业科研领域正百花齐放,各种黑土地保护集成方案正在吉林大地上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梨树模式”已不再只是一项免耕技术,而是随着时代的需要,发展成为一整套黑土地保护的集成方案。省农科院试验并推广的“深翻+归行覆盖+粉耙”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水肥资源综合调控技术”、米豆轮作的“种植结构优化”等13套黑土地保护集成技术正在我省东、中、西部发挥着节本增效作用。
新技术不断成熟,黑土地保护政策不断出台,“耕作革命”在吉林大地如火如荼。
——长春市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000万亩。同时,通过研制新机具、推出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稳定提升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2020年梨树县建立了100个梨树模式示范推广核心基地,全县205.2万亩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比常规地块增产8%以上,每亩节本增收194元左右。
——全省8个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先行县之一的大安,18个乡镇(场)223个行政村,全部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机械增加到1600台,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流技术模式。
2.9万套新型免耕播种机在吉林大地上穿行,2800万亩土地将被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吉林人民正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实践中,留下铿锵足音。(吉林日报 何琳娣 孙翠翠)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点击查看原文>>>我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