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看病,最怕的就是医保报销问题。如今各地在推进的医保电子凭证,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来自义乌的张女士近日在杭州中医院办理出院手续,连医保卡都没用,拿出手机打开二维码一扫,就完成了支付。这是医保电子凭证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这意味着,在杭州乃至浙江全省,医保电子凭证已经得到普遍推广,民众看病就医结算可享受到更大的便利。如果医保电子凭证能够在全国推广,实现全国“一码通”,困扰人们多年的异地就医和医保异地结算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医保电子凭证于2019年11月上线,是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基于医保基础信息库、为全体参保人员生成的医保身份识别电子介质。换句话说,这是国家推进、全国统一、全国通用的数字化医保身份凭证。
不过,这里的全国通用要先打个引号。虽然医保电子凭证上线一年多了,但是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累计激活用户近2亿人,现在人数应该多一些,但相对于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13.6亿人(2020年数据)来说,仍有很大差距。
可以说,医保电子凭证是方便就医和解决异地结算的首选方案。相对于原先采取的传统的异地医保互认等措施,医保电子凭证充分发挥了数字化和大数据的优势。开拓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渠道,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民生服务的便利。
和医保电子凭证类似,像婚姻登记、户籍业务等也有跨地区办理的客观需求,为办理这些业务,以前很多人要特地回户籍所在地,来回奔波。如今,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数字化技术,推进跨省通办。如6月1日开始,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开始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又如,公安部计划在2021年底前,实现开具户籍类证明和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大中专院校录取学生户口迁移、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等6个事项在全国范围实现“跨省通办”。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从中可以看到,实现民生服务跨地区通办,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推动。
政务和民生服务的数字化革新,是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一项重要命题。要做好这件事,除了善于运用科技手段作为依托,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不断突破障碍、攻克难关。全国通用的前提是跨省通办,而跨省通办的基础又是跨市、跨县通办,每一个节点都需要不断探索、积极作为。
只有这样,民生服务才能插上数字化翅膀,让百姓真正享受到科技革新的福利。(魏英杰)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