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技术不能“一刀切”!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长期“口渴”的西部半干旱区土地安上了“水龙头”,按需按量滋润黑土地。此外,迭代更新的智能开关,还将帮助农民步入“智慧农业”快车道。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期间,中国吉林网对话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刘慧涛,倾听他是如何给农业灌溉插上“黑科技”翅膀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刘慧涛
中国吉林网:我省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特征有哪些?有哪些制约土地生产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目前,西部半干旱区,采取了哪些“黑科技”来保护黑土地?
刘慧涛:保护黑土地不能盲目,得结合区域特点,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我省西部地区现有耕地3000万亩,存在季节性干旱,春旱缺苗、秋旱减产的现状。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存在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薄、风蚀严重等障碍性问题,以致土地生产能力难以提高。
以往,在水肥管理方面,灌溉技术落后、水肥脱节、利用效率低,成为制约我省西部土地生产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
目前,西部地区黑土地保护技术有6种模式,其中,吉林省农科院研究的玉米增碳改土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粮食生产和黑土地保护有机结合,项目区土壤肥力提升快、增产幅度大、农民增收显著、生态效益明显。
中国吉林网:水肥一体化作为农业新技术,有哪些优点,目前,在吉林省成效如何?该如何推广这一技术?
刘慧涛:水肥一体化技术,精确供水、供肥,节水节肥、利用率高;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次生盐渍化;解决了雨季农机下田施肥困难的难题。平均亩增产180-200公斤、增长30%以上。
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松原市乾安县、长岭县、宁江区,白城市洮北区、大安市,以及农安县西部、公主岭市等西部地区,玉米、谷子、西瓜、蔬菜等作物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每年应用面积超过70万亩。随着黑土地项目推进,这项技术推广面将逐年扩大,在不久的将来,每年超百万亩以上的耕地将应用该技术。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特征和农业生产水平,因地制宜,采取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规模化管理,科研教学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助力的模式,同时,与保护黑土地有机结合。
中国吉林网:未来,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将有怎样的迭代更新,让农民在生产耕作中实现智慧农业?
刘慧涛: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半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对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团队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依托部署在田间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和无线通讯网络,解决灌溉设备信息自动化监测与信息传输问题,实现千亩农场水肥管理一键控制,让农民实现“傻瓜”操作,一手一键,智能管理。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 文/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