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在家网上开店铺,家庭事业两不误”……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重庆多个村庄,赞叹乡村美景的同时,也被一幅幅墙体广告吸引。
从“某某创造、最好猪料”的农资信息到房、车、日常生活用品推销,再到近年来电商平台的推广,农村墙体广告见证了百姓奔小康之路,也折射了经济社会的变迁。
墙体广告越来越丰富
据统计,在农村墙体广告的占比中,农资类广告从10年前的76%陡降至8%以下,汽车类广告从2011年的3%升至20%以上,电商类广告从无到有,已经超过40%。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农村墙体广告形式上更加时尚、多样化,诸如“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等电商标语出现在重庆多个村庄,也“培养”出不少农村“网络达人”。
“作为一种户外广告媒体,墙体广告的特色和宣扬优势是区域针对性强,且传达面广。”重庆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胡先生说,去年他们一共刷了近千万平方米的农村墙体广告,以前是农资等传统内容,现在手机、耐用消费品、金融产品、电商等新兴广告种类越来越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农村的墙体上除了商业广告,还有不少公益广告。在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刷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等内容的文化墙,将中国梦、乡村振兴、传统美德等以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既然政策这么好,更要努力向前跑”……一幅幅宣传标语与花团锦簇、整洁漂亮的农家院落相得益彰,绘制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刷墙大战”经常上演
重庆一家面向全国的农村户外广告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其公司仅在重庆去年的业务量就有1000多万元。其中刷漆广告,一单价格是七八百元;喷绘广告,一单是1500元。
“我们会根据地段不同,给房主200元到500元不等的报酬。”这位经理说,这一行竞争很激烈,因为农村市场体量巨大。前几年,一面墙只需要100元就能使用1年时间。现在,每年都有五六家客户找到房主,所以价格也大幅上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数年发展,农村墙体广告从最初的口头约定、商家自行请人施工,已发展到标准化、产业化施工,一批传媒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储备资源丰富,客户只需指定区域,找墙面、施工甚至创意策划、画面设计、户外广告登记办理等,都可以由公司全权代劳。
王经理说,从厂商的反馈来看,这种形式的广告效果比较明显,不少企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刷墙大战”。
重庆京渝省情发展和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莫远明表示,不少人将农村位于公路边、乡镇周边的墙体视为“墙媒体”,一些电商巨头都在农村刷墙做广告,有的广告公司年收入达数千万元,农村“墙媒体”甚至被称为“强媒体”。“为了不让泛滥的墙体广告污染美丽乡村,监管也必须要跟上。”他说。
折射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
“以前,农村消费停留在吃穿阶段,顶多购买一些小家电。”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谭刚强告诉记者,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开始购车、购房,一步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从最开始的饲料、化肥、农机广告到手机、汽车、房地产广告,再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保险、文化等广告。刷墙广告变化的背后,是农村、小城镇居民经济和生活的变迁,也是他们奔上小康之路的见证。
一位村民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生活品位,根本不输城里人,过年穿新衣开始讲“名牌”,反季节蔬菜也可以端上桌……这些不经意的变化,“写”在了农村大地上,也“写”在了农民们的脸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年前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农村的砖墙会成为新经济、新模式、新产品推广、宣传的必争之地。墙壁还是那面墙壁,顶多就是当年的泥砖墙换成了红砖墙,明显的不同是,墙壁上的广告内容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百姓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工人日报记者 李国 通讯员 隆太良)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