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深夜,虽然是夏末秋初,但是长珲城际拉法山隧道的夜间温度已经逼近0℃,让前来巡检的潘伟玲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大衣。
潘伟玲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桥梁检测维修二队组长,也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桥隧工作经验的老桥梁工。他所在的这条拉法山隧道全长10.028公里,一度曾是全北方最长的铁路隧道。由于当日昼间出现了短时强降水,按照该段防洪办的要求,潘伟玲又一次踏上了巡检的旅途。
当夜的“天窗”时间是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4时,要在这5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走完10公里,看似不算难事。但在走的过程中,需要昂着头不停检视隧道顶,脚下更是磕磕绊绊的轨枕和砟石,还有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的应答器,稍不留神就会绊倒。经验丰富如潘伟玲,每一次漫长的巡检都堪称挑战。
巡检工作责任重大,隧道拱顶之下就是为高铁列车供电的接触网。甚至一滴水落下,都有极小的可能引发故障。虽然这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潘伟玲丝毫不敢懈怠,隧道顶的一点点水渍都会让他停下脚步,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查看。
“高铁安全无小事,隧道更是高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不能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尤其是现在正逢‘七下八上’防洪关键期,我们必须严防死守,确保高铁列车安全万无一失。”就算在说话时,潘伟玲也始终仰着头紧盯着隧道顶。
随着一刻不停的脚步,时间渐渐来到了凌晨1点左右,巡检的路程也走过了大半,潘伟玲终于驻足短暂休息——与生物钟完全相反的作业时间很容易让人精疲力竭,就算没经历剧烈运动,人也会感觉如刚刚跑过马拉松般浑身无力。潘伟玲能够连续跋涉数公里不休息,已经算得上精力充沛。
“自从2015年吉图珲段开通以来,我经常这么走,六年下来,来来回回上千遍应该是有的。”短暂的休息过后,潘伟玲开始了巡检的“下半场”,粗略估算一下这六年他走过的路程,答案也呼之欲出——一万多公里,相当于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中国领土东西最大跨度的2倍。
灯火通明的隧道依然一望无际,隧道拱顶之下,潘伟玲的身影显得愈发顶天立地,这是一名高铁人6年风雨无阻、跋涉万里的守护。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涛 通讯员 龙云飞 李季春
图片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