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资源”到“卖风景”,从“泥土村”变身“网红村”……走进乡村,方知乡村前景阔。
街道干净整洁,青山绿水环抱,小桥流水人家,溪水长廊花谷……
连日来,记者跟随“美丽乡村纪事——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感知小山村的美丽嬗变。
一路走来几组问号,始终在脑海里浮现。
第一个思考,马鞍山村颠覆性的变化背后证明了什么?
2016年以前,马鞍山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开山采石,通俗讲就是“卖资源”。仅仅用了5年时间,这里就变成了乡村旅游新地标,靠什么?
记者认为,靠的就是发展思路上的转变。马鞍山村将“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有效带动当地各行业的发展,诸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等。很显然,这些成为马鞍山村发展突破的关键。
第二个思考,马鞍山村的发展,关键在哪里?
记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关键就是它“原汁原味”,要在保持乡村原生田园风光、淳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这一点恰恰成为该村旅游的最大卖点。
让怀旧、发展等元素与旅游有机结合,马鞍山村找到了发展“感觉”。村子变美了,交通便捷了,基础设施好了,旅游也就迎来了新机遇。
第三个思考,马鞍山村的故事指引了什么,有哪些启示?
记者认为,马鞍山村的生动实践,打通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纵观马鞍山村发展变化,历数每一次破茧成蝶,勤劳质朴的马鞍山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这背后,也传递了一个方向——“两山理论”是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科学发展的逻辑主线,更是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事实上,马鞍山村,只是吉林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的缩影。
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早已成为吉林发展“热词”。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明确提出,“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生态资源做基础,文旅大项目做支撑。
记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鞍山村,一定会交出乡村振兴更高质量的新答卷!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陈志文 王涛 摄影 李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