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被誉为“长白山蓝莓第一镇”的三道湖镇迎来了丰收,8月23日,中国吉林网“美丽乡村纪事——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融媒体采访组来到三道湖镇的清河村。
“欢迎欢迎!大家是不是第一次来啊,我带你们去我们的蓝莓种植园里逛一逛吧,虽然我们前一周已经将成熟的蓝莓摘下了,但是农户们的工作还没结束呢,这阵大家都忙着给果树剪枝呢!”蓝蓝之星蓝莓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本泉热情地说道。
进京的“游子”毅然返乡,这是为什么?
在前往蓝莓种植园的路上,刘本泉打开了“话匣子”,“我啊,就是本地人,原先是在北京工作的,工作也还不错,2012年在发小的口中听说了我们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的时候,我这心里啊,就可不是滋味了,也是离开家太久了,我想家了!也想着我能不能给村里带来一些帮助。”
刘本泉刚回村的前两年也是比较迷茫,离开家乡多年后,这一回来才发现村子的状况并没有什么发展和变化,这让满腔热血的他冷静了下来。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关键,这不,在2014年他就听说了政府的精准扶贫项目。“具体怎么扶贫呢,就是我们村民可以选择种植蓝莓或者药材等等,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政府会给1100元的补助,也就是这样我才了解到种植蓝莓这一产业。”
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肥沃的黑土地了,如果种植蓝莓的收益高,政府还有补助,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帮助村里脱贫致富了呢?说干就干,刘本泉立刻就在自己家的地里种植了蓝莓果树,为他的奋斗之旅开启了新的篇章。
吸引村民加入合作社 不靠嘴皮子而是靠实力
“刚种植蓝莓的前两年啊,果树是不会结果的,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在第三年迎来了小小的丰收,说小是因为我的地不够大,但是获得利润可是不小,相比以往地里种植玉米这类的农作物,种植蓝莓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就这样,刘本泉申请建立了合作社,但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因为种植蓝莓的前两年没有收益,很多村民都不能接受,为了做村民们的工作,刘本泉用他自己那块地的收益举例,这才劝说动了几户“勇敢”的村民跟他一起“闯荡”。一年又一年过去,难熬的时期终于结束,那几家“勇敢吃螃蟹”的农户们笑开了花,实实在在的收益捏在手里,这可比往年种玉米的收益多多了!虽然受去年冬季没有降雪的影响,清河村今年的产值相比去年每亩地减产3000——4000元左右,但清河村全村的总收益却还是在400——430万元左右,远比多年前种植农作物收获的多。
在这小小的村子里,蓝蓝之星合作社已经有四十多家农户加入了。“奋斗史分享会”还未结束,中国吉林网采访组便跟着刘本泉走到了蓝莓种植园,放眼望去成片的蓝莓园仿佛没有尽头一般,午后的烈日下竟还有农户们在田间地头挥舞着剪刀,他们忙碌的身影在这大山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蓝莓种植的关键技术 有专家手把手指导
为什么蓝莓已经收获了,农户们还在“忙活”呢?还不等问,刘本泉便给出了答案:“剪枝工作还不是最后一项呢,每年采摘工作结束后,农户们还需要除草、撤防草布,等到十一月大家便开始做防寒掩埋越冬工作,并不是说摘完蓝莓卖出去就大功告成了,还要为明年的丰收做好准备。”
“可是,农户们以前都是种玉米这些作物的啊,他们怎么这么专业?这些都是传授的经验吗?”采访组发出了疑问。“哈哈,不敢居功,是我们的镇政府,在每年5—6月份镇政府会请来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来到我们的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户示范如何更好地剪枝、施肥、除草,手把手地传递经验。所以现在每家的农户都能熟练掌握蓝莓种植的关键技术,这也使我们村的蓝莓产业效益有了显著地提升。”刘本泉解释道。
小小蓝莓走出大山 “报团取暖”奔小康
虽然蓝莓的成熟期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但在每年的6月底,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北京的客商就会陆续向蓝蓝之星合作社发来订单,该合作社严格把控蓝莓质量,按照订单的要求把蓝莓装箱、装盒,打包发走。
在采访的最后,刘本泉表示,目前,他已经为蓝蓝之星合作社申请了商标,下一步,合作社将逐步实现从施肥、剪枝到蓝莓果落地,全村农户进行采摘画面系统化管理,让买家在收到货的同时还能够溯到源头,让整个蓝莓的生产做到透明化、可视化,也让买家吃得放心、安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高畅 曹逸群 王昕/文
张秋磊/摄影 王禹/摄像/制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