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长春新区,“创新”一直是高频热词,今年5月初,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最近,区内的一批企业更是走在行业前沿,让科技创新成为逆势发展的强劲动力。把“创新”贯穿发展始终,长春新区不断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优良的创新环境和突出的创新优势正在显现。
近日,长春新区企业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宣布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生产出的晶圆测试探针仪APT3001A可实现进口替代,卓越优质的新产品带来了半导体设备发展的新契机。
技术研发虽是关键,但是从技术到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7年,按照行业归类,光华微电子就落在了长春新区的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里。新区建园区,让同行业企业抱团发展,以完善的项目孵化体系、政策体系、市场推广体系和产业链、资金链做支撑,把好技术变成好产品。光华微电子总经理郑立功说:“新区以一种非常的积极的态度很精准的来为我们服务,这已经和南方的政府部门非常的接近,从理念上、从服务的品质上都已经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
除了光电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北湖科技园目前也实现了良好的行业集聚效应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体系。入驻的很多企业都有“独门秘笈”,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里实现“专、精、特、新”。园区内的无罔新产业生物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一项“虹膜认证技术”,是目前生物认证体系中精度最高的,被称为最精准最不可作伪的感知识别技术。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内,长光芯忆基于人工智能为核心研制出了新产品——智慧测温系统“芯识别”,长光芯忆商务总监李岩表示,这款“光学+AI”的黑科技产品目前很畅销。
光智园、北湖科技园、光电子孵化器……长春新区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与扩散。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实现了新区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的核心支撑,新区依托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注重与大院大所大企协同创新,还将依托吉大、华为研究院、高新股份等名校名企,构建“环吉大创新生态圈”,打造辐射全省的“创新谷”。
不仅是创新平台建设见成效,科技创新在长春新区“无处不在”,疫情之下,长春新区科技创新的“看家本领”没有失色,反而更加明晰,强大的内生动力在在各个环节领域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复工复产以来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
长春新区以产业为导向部署“创新链”,科技创新使传统产业加快行进在转型发展的跑道上,新兴产业也陆续挺起脊梁,以“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为核心带动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互为支撑、深度融合。在省市率先建立集知识产权法院、保护中心、运营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金融创新正发力关键处,引金融活水浇灌“创新脉”。目前,新区各类投资基金总数达到12只,总规模达113.7亿元,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吉林省基地落户新区,3至5年上市企业将达到30户。这些数字背后,是长春新区抓住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这一关键,集成一切有利的要素、资源,让创新力量奔涌。
经济发展靠创新,创新更要靠人才。在长春新区眼中,科创森林里,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今年,长春新区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特殊人才“编制池”,全日制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工作,可把编制落在新区企业办,有效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启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推出在高校设立新区奖学金、优秀雇主评选等12项举措,全力保持稳就业局势,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科创人才的集聚,让这产业链爆发强大能量,创新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已然形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在这里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流淌着创新血脉的长春新区正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