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毕玮琳 王法权 张琰
从安图县驱车至万宝镇东安村,全程85公里,沿着公路前行,扑入视野的是郁郁葱葱的群山,一望无际。
在东安村,记者见到了第一书记卢锡顺。他对记者说:“我和妻子都是医生,刚驻村时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妻子也不理解我为什么好好的医务科长不干,非跑到这大山沟里当驻村书记。我想的是安图县委组织部和医院领导对我的信任。作为党员,我应该把党和政府交给我的这份扶贫工作干好。”
几年前,东安村123户303人,贫困户占五分之一,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卢锡顺开始了深入探索。
“东安村比较偏僻,但周边就是林区,自然资源丰富,要发展产业致富,还得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做文章。”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卢锡顺逐步找准了东安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木耳产业上下功夫。
思路有了,目标确定了,他开始征求村民的意愿。本以为自己苦思冥想的项目会有很多人响应,没想到挨家挨户问了一遍,大家都是一个反应:“种木耳?得投入多少钱啊?赔钱了可咋办?”看到大家伙想致富,却没资金、没信心,他理解乡亲们的难处,便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启动资金由他来想办法,最终有6户村民表示可以试一试。
贫困户刘兆鹏、刘兆君兄弟俩想种植10万袋木耳,没有启动资金,可把他们愁坏了。卢锡顺找到小额贷款中心帮兄弟俩贷款,但需要有人做担保。卢锡顺想到了妻子刘延红,经过一番劝说,妻子同意帮忙做担保。第二天,卢锡顺就把10万元无息贷款送到刘家兄弟手中。
通过一年的种植,刘家兄弟有了收益,干劲也足了。其他村民看到刘家兄弟靠种木耳日子越过越好,纷纷效仿。2017年,东安村20万袋木耳净盈利15万余元,带动20余人从事木耳种植,每人增收3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2018年又种植了10万多袋木耳。如今,刘家兄弟早已还清了当时的贷款,还成立了君龙鹏黑木耳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他们计划今年再加大投资,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种植木耳是个体力活,并不适合所有村民。年老多病的贫困户没有种植木耳的能力,他们如何脱贫?经过调研,卢锡顺发现养殖土鸡和大鹅非常适合老人。于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逐户走访有意愿养殖的农户,协调养殖场地,自掏腰包为村民解决发展资金。
为了提高鸡苗存活率,他与养殖公司对接,邀请专家免费对养殖户的养殖场地和养殖技术进行指导和培训。养殖公司还主动到村里收购鸡蛋。两年来,仅销售绿皮蛋和芦花鸡一项,就为贫困户增收14.5万元。与此同时,卢锡顺还在村里发展黄牛养殖,从最初的78头发展至389头。
这一切让贫困户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2019年,3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采访要结束时,记者碰到村民宋吉虎。“小卢书记来了。”他热情地打招呼。在村民们心中,“小卢书记”早已成为了自家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