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结硕果,芬芳更醉人。
长岭的历史,注定会在这庚子年夏日注上深情而浓重的一笔。
4月11日,经省政府批准,长岭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49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2%下降到0.1%。
5年克难攻坚、5年夙兴夜寐,长岭向党中央、吉林省委、松原市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扶贫答卷!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更是长岭干部群众不忘初心、风雨兼程,决战脱贫攻坚的奋斗印记。
不忘初心的脱贫誓言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脱贫攻坚伊始,县委书记陈德明就向全县干部群众立下誓言。
一诺千金。几年来,长岭县委、县政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鞠躬尽瘁践行初心使命。
攻坚战刚一打响,长岭立即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选派驻村工作队,72个贫困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帮助村“两委”班子谋思路、定措施、找出路,帮助贫困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炎炎夏日,草木生华、万物生长。走在长岭的田野乡村,随处可以听见村民和扶贫干部热情地打招呼,那份熟识与亲切宛如家人。
在流水镇爱国村,驻村第一书记姚一夫被一些村民亲切地称呼为“老儿子”“大兄弟”。这几年,在姚一夫的协调下,这个本没有“路”的小村,新修水泥路11公里、高标准农田路22公里,彻底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同姚一夫一样,在连续3年开展的“一推动三帮扶”活动中,从县领导、县乡干部,到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3500多名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村民拔穷根、摘帽子。
“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比亲人还亲!”每每唠起,贫困群众笑容满面。
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
脱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几年来,长岭积极探索实践“合作养殖+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光伏项目+贫困户”“务工就业+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等5种带富模式,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为兴源、盘古等合作社投入量化资金4100万元,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每年收益410万元,合作期限为15年;
先后拿出整合资金2亿元与中粮集团合作实施生猪养殖和屠宰肉食加工项目,两个项目年收益均为1000万元,连续收益20年;
依托吉林省秋林集团、世景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入股宏华新能源,分别建设43兆瓦、4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年收益分别为184.9万元和420万元,连续收益20年;
连续3年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4124万元,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每平方米补贴2元,种植谷子、马铃薯、小冰麦等特色作物2853公顷,基本实现“一村一品”,户年均增收1500元;
拿出县扶贫产业统筹收益资金,为无劳动能力的三星级贫困户每年分红1000元,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设立1个公益岗,年工资1800元。2019年拿出2315万元,今年将达到3000万元……
蓝天白云映衬下,光明乡张大院村美得像一幅油画。近两年,张大院村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冰麦之村。站在庭院里,村民张有财很是神气。
“今年院子里种了1亩多的小冰麦,种之前就已经与企业签了订单!收了后,马上种二茬庄稼。再加上养殖和棚膜西瓜,今年能挣个六七万元。”与贫穷斗争了一辈子的张有财,终于尝到了地里生“金”的滋味,完成了从贫穷到小康生活的跨越。
遍地花开的项目图景
脱贫攻坚,项目是发展之源,也是迈入小康社会的核心动力。
长岭下足“绣花功夫”,加速织就解民之难、治民之贫的民生项目网,让贫困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积极筹措项目实施资金3.77亿元,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危房改造解决住房安全,让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了安全房;新打抗旱井9162眼,新建高标准农田64.9万亩,新修农村公路689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电网3643.8公里……
杨长江的房子坐落在张大院村中央,每次走到房子面前,他都会揉揉双眼,仔细看一会儿。房子美观大方、干净整洁,是他多年的梦想。“再晾晾儿,就可以住了。”杨长江乐得合不拢嘴。
年过半百的杨长江由于残疾,一直住在弟弟家,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建这个房,政府补助了2.55万元,我自己又拿了点。有了房,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杨长江嘿嘿地笑着。
几年来,长岭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0.27亿元,其中整合资金4.76亿元,实施项目224个,根据各村不同需求合理谋划、科学布局、深入实施,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时俱进的靶向攻坚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精准扶困,需要一把更精准的钥匙。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针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居多的情况,坚持精准到户、因人施策,量身定制脱贫政策,让不同情况的贫困家庭都能得到有效帮扶。
为确保贫困户能够及时看上病、看好病,县里指定3家定点医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几年来,全县共投入750万元为贫困群众补充医疗保险,使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
77岁的集体乡高家窝堡村老人张才,是县里建立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机制的受益者。去年老两口先后住院,报销后自己才花费100多元。“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老人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
除了健康扶贫,还开展教育扶贫、兜底扶贫……
2016年以来,共落实减免资助资金4487.8万元,减免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3626人次;发放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476人次7590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85.2万元,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负担。
将11291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80元,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
……
阳光温暖,贫困正去。“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全面小康,长岭砥砺前行,触手可及。
吉林日报记者 伊秀丽 曹梦南 张红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