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过完暑假的学生都开始进入校园,迎接新学期的生活。开学就要去学“校”。与“家”不同,“校”是不带有私密性的、范围更大一些的公共空间,主要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校”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孟子》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校序庠”其名虽异,其实相同。具体来说三者细微的差别主要如下:
校,《说文解字》释为“木囚也。从木,交声”。从字形看,“校”就是木桩子围合起来的栅栏,其功能之一就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的“木囚”。把犯了错的人圈起来的目的是使其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言行,进而纠正错误,回归正途,所以这个“校”也就有了“矫正”即“校正”“改正”之义,这是“校稿”等词里的“校”的语义来源。在此基础上,“校”又进一步引申出“考察”“思虑”“比较”“计较”等义项。给孩子们提供长养的场所,也是用木栅围合起来的公共空间,其功能也具有“校正”使之正向成长,因此“校”成为“学校”之“校”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序,是一个形声字,从“广”“予”声,本义指的是堂屋的东西墙。“宀”和“广”的区别在于,“宀”是东西南北四面围合的房屋,而“广”是东西北三面围合而南面开放的房屋。房屋建筑东西南北规划与建设都有规则,因此“序”的词源中就含有“秩序”“次序”之义。在“序”内学习人伦礼仪,既是客观事实,也寄予了人文理想,所以,“序”成为“学校”的代名词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从词汇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相关性语义引申。
庠,从“广”“羊”声。从“广”意味着这个房屋建制跟“序”类似,也是三面围合南向开放的房屋,说明“庠”也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声符“羊”有“长养”“长大”“大”之义,比如“养”就是饲食以使之从小变大(后来语义有所引申),“翔”就是从低向高飞,“洋”就是范围广“大”的水,等等。所以这个“庠”里的声符“羊”是提供隐性语义信息的,即为孩子“长养”“成长”所提供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无论是“校”,抑或是“序”,或者是“庠”,在中文语境下,都与“房屋”“建筑”密切相关,同时,都跟“规范”“成长”有关,这也是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教导”人的修养与品行的文字体现。(孟德宏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