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7日电(记者陈灏)“一亩地四分玉米、六分花生,但四分玉米顶得上常规种植模式下一亩的产量,花生是净挣的。”在山东高唐县清平镇东大新村,村党支书孙长焕指着600亩间作的玉米与花生说,今年村里引入了新的种植模式,每亩地有望增收2000元。
记者在这里看到,每三行玉米间“插花”种了三垄花生。与常见的大田玉米种植方式不一样,这片地里的玉米种得非常密集,株距不到15厘米、行距也略低。四分地播种的玉米达到了3400株,远高于当地每亩4200株的种植密度。
株数少、种得密,还能有高产量?推动东大新村转变种植模式的高唐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肖从忠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案。他说,间作花生可以让玉米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增加,辅以滴灌带精准浇水施肥,密植的玉米单穗产量反而要比大田玉米高两三成。四分地可收获玉米1100斤,与常规种植模式下一亩地的产量相当。
肖从忠拽着记者走进地里,冒着细雨扒开玉米穗、扯出花生秧。记者看到,当前玉米正处于灌浆期,穗大粒多;花生也已经结出嫩果,颗粒饱满。肖从忠说,从现在的长势看,到9月底、10月初,东大新村又将迎来丰收。
“花生不耐重茬,明年玉米和花生要换位种植。”他介绍,花生的根系固氮,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在确保玉米产量不减的前提下,这种间作轮作模式节水、节肥、省人工,还能让每亩地额外收获花生550斤、净增收约2000元。
“既要稳定粮食产量,又要推动农民增收,只能依靠科技提高基本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清平镇镇长刘传华说,2019年以来,全镇已经有6000余亩耕地采用“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明年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好几个村已经排着队等着种了。”
“一年两熟”转变为“一年三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了,刘传华归功于肖从忠等“科技特派员”。他说,他们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断给当地农村带去新作物品种、新种植模式和新植保技术,改变着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
高唐县工信(科技)局局长沈军介绍,高唐县共有69名“科技特派员”。这支以党员为主力的兼职农村科技队伍,长期奔波在田间地头,带动高唐形成了良种地瓜、高油酸花生、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品种和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让科技“金点子”不断充实农村“钱袋子”。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