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恐袭事件20周年前夕,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以失败告终。而就在美国仓促撤军的收尾阶段,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分支机构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接连制造爆炸事件,造成包括13名美军士兵在内的上百人死亡。
一场耗时20年、耗资2万多亿美元、导致2万多名美军伤亡的所谓“反恐战争”,为何以如此大溃败方式收场?全世界都在反思。
2001年10月,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出兵阿富汗。当时,国际社会出于反恐的共同诉求,普遍对美国给予同情与声援。尽管美方在2011年击毙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但反恐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过去10年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遭遇多起严重恐袭事件,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
历经20年,美式反恐政策为何失败?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无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诉求,在判定恐怖主义和恐怖行为时实行不同的评判标准。这样的反恐“双标”助长了恐怖主义的滋生蔓延。
事实上,在出兵阿富汗、伊拉克等国伊始,美国政客们就进行过精心的“利益算计”,试图将反恐与推动霸权主义甚至颠覆他国政权的目标紧紧绑定。这种夹杂私货的所谓反恐,实质上加剧了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冲突与动荡,导致数百万无辜民众伤亡,大量难民流离失所,而恐袭活动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曾有外媒披露,多年来,美国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与叙利亚、伊拉克当地活跃的恐怖组织保持“合作关系”,向其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究竟是在反恐,还是在亲手浇灌“罪恶之花”?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曾指出,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伊斯兰国”迅速壮大负有重大责任,“伊斯兰国”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反恐政策的失败。
除此之外,美国另一个危险做法是:打着“反恐”旗号,却以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划分反恐阵营,玩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重标准,以维护美式霸权。这不啻是给恐怖分子撑腰打气,对全球反恐合作造成巨大破坏。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反恐沦为美国进行大国竞争的政治工具。美国政客对暴恐分子曾经在中国滥杀无辜的罪行视而不见,反而打着“人权”“宗教”等幌子,恶毒抹黑中国政府在新疆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合理措施。美国不但宣布撤销了对“东伊运”的恐怖组织定性,还炮制所谓相关法案对中国实施制裁。这些基于政治私利的“双标”反恐,严重动摇了各国合作反恐的信任基础,对美国自身反恐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美国经历过“9·11”恐袭事件,本应对恐怖主义之害有切肤之痛,也更应明白,各国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才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正路。当前,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严峻挑战,美国必须摒弃反恐“双标”、过河拆桥的错误做法,否则只会吞下更多反噬恶果,害人又害己!
(国际锐评评论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