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吉林,在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17日,在《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畜牧局局长张国华给出答案。在他看来,针对这方面,主要采取以下4项措施。
一是着力打造“三种模式”,即积极发展“屠宰厂+育肥牛场(户)+母牛养殖场(户)”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养殖户+种植户+秸秆饲料企业”模式,鼓励发展“种公牛站+繁改站点+基础母牛场(户)”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建立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养殖增收。通过模式创新,带动建设100个肉牛养殖大镇、1000个专业村、10000个养殖大户。
二是省级每年评选乡村振兴肉牛龙头企业和5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由畜牧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进行授牌并鼓励金融机构给予授信。省级每年力争支持1000名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发展肉牛产业,给予每人不超过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支持屠宰企业扩能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三是结合千村示范创建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整乡整村发展肉牛养殖,突出抓好万头牛场、千头牛场建设,打造现代养殖园区;利用养殖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打造现代棚膜园区,提升农业附加值。
四是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可复制可推广、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引进生物技术,采取菌酶协同的方式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变废为宝。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利用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