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9月5日讯(记者张红玉 王学雷)受先后过境的“巴威”“美莎克”台风影响,我省多地发生农作物倒伏和部分农田积水现象,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灾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工作组奔赴我省受灾较重地区进行踏查指导。今天,记者在松原市采访了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组专家、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刘文国研究员。就如何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等问题,刘文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文国介绍,通过两天的踏察,总体感到灾害后果比预想的要乐观一些。原因有四:一是相比于2012年台风“布拉万”来说,此次台风来的时期要晚一些,玉米果穗成熟度相对较高,对产量形成影响偏小。二是这两次台风先带来了较强降水,促使“美莎克”台风造成整株倒伏,折断率较低,茎秆弹性使果穗直接贴于地面的比例不是很高,而在秸秆下面形成的自然风道,利于通风和散墒。三是从前期生产条件上看,主产区增产基础很好,主要表现在果穗突尖少、籽粒比较深。四是早熟、脱水快的品种大面积应用以及抢墒早播品种在此次台风中起到了避害作用。基于以上情况,刘文国建议要抓住收获前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进行生产自救。
刘文国说,从目前田间情况看,排水、散墒还是第一位的,要及时排水散墒,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性和补偿性生长,特别是当前面临“海神”可能带来风险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好此项工作,尽量避免倒伏玉米发生霉变。
对于倒伏玉米,刘文国建议,要针对田间倒伏的不同程度、地势和土壤状况分类对待。对于倒伏较轻的,可以顺其自然;倒伏较重但没有完全贴在地面的,不提倡扶起,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造成成本增加;对于果穗已经着地的应采取措施保证果穗离地避免霉变产生;大面积倒折阻断后期产量形成的,可根据情况用作青贮或其他用途,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刘文国还谈到,在此次踏察中,专家组也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根系发达、株高穗位较低、茎秆韧性较强的抗倒伏品种优势明显,应加强抗倒伏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发生大面积倒伏,玉米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收获难度和生产成本。刘文国建议,立足当前实际,应尽快改进和应用玉米收获机械,提高收获质量,满足生产者的需求。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可采取人工和机械结合方式进行收获,同时注意及时去除霉变果穗和晾晒降水,尽量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