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光东村看看!”
来延边旅游,这里是必不可少的一站。
这几年,光东村发展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和乡村旅游出了名,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名声响亮是因为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的巨大动力来源于5年前,那一天,让所有光东村人激动不已。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视察调研,他朴实亲切的话语非常暖心,留下的诸多叮咛和希望,给了光东村人无限动力。
深秋时节,走进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站在“共享稻田”观光亭上远眺,饱满的稻穗随风摆动;亭子四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八个大字,令人振奋。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在总书记的指引下,5年来,一亩亩农田在村民脚下蓬勃生长,一个个致富梦想在小山村里生根发芽。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出粮食品牌效果,光东村在水田地中设置了田间自动气象、虫害监测仪,将全村171公顷水田全部纳入质检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水稻生长环境,并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加快推进有机大米、绿色大米、稻田鸭等农特产品的品牌化步伐,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018年至2019年,我们紧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有利契机,创新谋划实施了‘共享稻田’项目,成功推介出1.4万份,销售额达1400万元,获得效益资金500万元。今年,还将这个项目辐射推广到其他镇村,预计订单能达到2万份,效益资金达700万元。”说起这些,第一书记玄杰开心地笑了。
除了大米产业,旅游也是光东村的致富法宝。
“朝鲜族群众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样。”沿着总书记思路,光东村对如何运用民俗优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产生了新的思考。
过去的光东村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不足。但近几年,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慕名到村旅游的客人逐渐增加。依托这一优势,光东村打造集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5年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6万元。
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也在加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提高。
旅客服务中心、景观大门、老年活动中心、水稻观光园、小型污水处理厂、文化广场、村综合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停车场、水泥路、围墙、路灯、自来水管网不断完善;安全供电、供水保障、亮化美化项目逐个落地。2016年,还投入350万元,实施了“旱厕改造”计划,全村210户室外旱厕都“搬”进了屋里。
产业强了,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大家也越来越有奔头。
“5年前,我家就靠种地维持生活,一年到头一人也就挣2000元钱,但去年一年收入4万多元,真高兴啊!”64岁的周梅浩细数着家里的收入来源,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周梅浩还有着自己的体会:以前,村里人都想奔城里去,现在,城里人总往农村跑。记者追问为啥?他自豪地说:“因为村里啥啥都好,空气也清新。”朴实的周梅浩虽不善言辞,但挂在脸上的憨厚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吉林日报记者 马春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