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吧,在双碳政策下,碳资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
碳金融有哪些?
我们按不同的碳交易所来捋一捋。
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碳金融产品,其中上海、广州、湖北是目前做的还不错的。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金融产品有:碳配额远期、碳配额质押、碳中和、卖出回购、CCER质押、借碳交易、碳信托、碳基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金融产品有:碳远期、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融资、碳债券、碳资产托管、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碳金融产品有:碳资产质押融资、境内外碳资产回购式融资、碳债券、碳配额托管、绿色结构性存款、碳基金。
北京绿色交易所碳金融产品有:碳配额场外掉期交易、碳配额场外期权交易、碳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质押融资、碳中和。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金融产品有:碳远期、配额抵押融资、配额回购融资、配额托管。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金融产品有:碳中和。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金融产品有:碳中和。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碳金融产品有:碳远期、碳排放配额回购、碳资产质押融资、碳债券、碳基金。
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碳金融产品有:林业碳汇、碳排放权约定购回、碳排放配额质押。
碳金融产品是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的产物,也是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推手和核心工具。
碳金融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碳金融可以引导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够更多减碳的企业,激发企业主体的主动性。
8月5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成都兴城集团下属子公司成都兴城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项目(CDCER)质押贷款100万元,顺利落地四川省内首笔区域碳权质押贷款。
据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业务可充分发挥区域碳汇权在金融资本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盘活企业的“碳权”资产,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该业务落地也是银企合作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我国碳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优化碳排放交易体系,完善配额分配制度。
一个良好的交易体系,离不开健康高效的市场环境、管理有序的法律环境和多元化的交易产品。
欧美国家均经历了从试验阶段到发展成熟的“试错”过程,我国碳金融市场虽起步较晚,但有许多国际碳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吸收。
比如,完善交易市场中的中介制度,促进市场交易信息的流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市场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形成一个 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欧盟免费配额与拍卖配额的历史经验来看,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分配制度不能仅仅依靠免费发放配额,而应逐步推进其市场化进程,直至完成从免费配额到有偿竞拍的转变。
这也要求我国碳排放体系在协调区域间排放量时需要考虑到各地经济水平、能源 发展效率的差异与平衡,以此激发碳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
第二,培养专业型人才,提高社会参与度。
目前,我国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差距也是碳金融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培养专业人才,有利于创新碳金融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意识、促进碳金融信息的传播、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唯有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意识深深根植于全社会、全民内心,才能形成良好的低碳经济氛围,推动各方参与,在加快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专业、规范、高效的 碳金融市场。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碳金融市场监管力度。
我国近年来虽陆续颁布一些政策性文件,但多是地方性政策引导,内容也仅停留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存在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不够等问题。
我国不仅缺乏对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减排的奖励制度,同时惩罚机制的实行也未能有全国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文件作为执法保障。
针对碳金融市场发展,需在法律层面明晰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核查、管理等环节,明确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以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
碳排放权因其自身难检测、难核查的特点, 仅依靠市场自身去确认碳排放量等数据十分困难,不利于碳金融市场上的正常交易。因此,政府应大力构建碳排放量检测平台,制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审查企业碳排放情况,在严格监管下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交易市场。
【温馨提示】
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碳中和资讯
可关注后私信,进群与业内人士一同探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