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下的债市投资”主题论坛上,交银理财副总裁张秦华表示,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和新型市场主体将有助于信用债市场的增长和扩容,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此银行理财应当在经营理念、投研方式和投资特征上做三点转变。
理财投资信用债迅速上升张秦华在演讲中指出,时至今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的占比还在80%以上,而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占比还不到20%,“早在20多年前上大学时的课题还是如何推进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但20年后还是这样一个局面。为什么大量社会资金一直集中在银行的信贷体系、存贷体系内,而没有去到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确实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
张秦华认为,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经历颠覆性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理财将极大地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从理财产品投资债券占比来看,2018年该比例为53%,超过2017年11个百分点。中国债券市场总量大约90万亿,最能直接支持实体经济的是信用债,存量30万亿左右。银行表内投资信用债的占比较低,大部分都是银行资管在投资信用债,所以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信用债市场规模增长是非常大的利好。
“我们统计过一个数据,从去年资管新政到现在为止,22万亿的银行非保本理财,投资信用债的占比大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背后对于信用债市场的投资增长了2到3万亿。资管新规会助力信用债规模的增长。”张秦华称,这背后一方面是因为被动的结果,需要投资信用债来提高收益,但更多是自身价值发现能力、挖掘能力有所提升之后的主动性结果。
上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市场遇到困境,特别是在信用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体现为一是低信用等级的信用债发行困难,二是长期限信用债发行困难。这是因为债券价值规律还没有回归常态,信用发现、流动性发现的价值功能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
如何实现“无英雄的团队化”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和新型市场主体,要如何更好地参与债券市场呢?张秦华认为需要做三点转变。
一是经营理念上,银行理财将在价值挖掘和主动管理方面比拼含金量,推动传统的“持有到期”型的债券投资向交易型主动型投资模式转型。银行人做资管天生有固化思维,银行通过自己的经营行为只需要完成一套报表,包括反映资产配置的资产负债表、反映流动性管理的现金流量表、反映最后投资价值实现的损益表。但资管需要经营N张表,目前交行资管产品近千只,经营产品与经营银行表内业务在理念上有巨大反差,要更加重视价值挖掘和主动管理能力。
二是投研方式上,采用“无英雄的团队化 集团联动”的方式,要有投研专业化的人才,要有大量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更要有研究到投资的决策机制。目前银行是资管机构中人才流失率最高的,人才大多靠自己培养,这方面不能说是最有优势。信息上,公开化的信息和市场化的采购的信息都差不多,但是银行理财信息更多依赖于集团内部联动,特别是大量分支机构拿到的信息。机制上,靠机制建立起来的投研和靠单个人员能力建立起来的投研有很大区别,前者才能做到“即便离职也带不核心信息和核心价值”,更多要依靠集体团队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运作,所以是“无英雄的团队化”。
目前交银理财形成了约30多人的矩阵式研究团队,包括宏观研究和行业研究。研究信息提供给投资经理,形成最终的投资结果,有效的信息传导和决策机制是投研的关键。
三是投资特征上,不同于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主要是风险厌恶性,追求绝对收益和低波稳健。为此银行有三大抓手——大类资产的跨周期轮动、分散化的投资、大资金的运作模式。
大资金的运作模式是商业银行经营固收类产品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交行,资管新规发布一年后,六七只市值法估值的固收类产品已经做到了800亿的规模,其中有单只产品超过200亿,赶超了很多头部基金公司。只有产品规模达到一定的量级以后,才能实现大资金的运作、才能实现绝对收益加低波稳健的投资策略的落实,银行资管业务未来需要实现产品的集中和单只产品规模的集中化。
对于债券市场的基础建设,张秦华建言称,债券市场和银行理财相互依存,资管新政后,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会导致交易量大幅增加、投资债券品种增多。银行理财投资的标准化固收类资产范围更广、创新要求更高、效率要求更高、账户管理更复杂。以往在银行间、交易所市场更多地强调主体管理,今后随着“三单”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托管、单独核算落地,从一个账户的交易分拆成几百个账户的交易,对于账户管理的要求也更加复杂,债券市场基础建设工作需提高效率,特别是要充分调动管理人的职责,提高责任意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