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儿来?收入主要是外汇储备经营收益(1万亿的核心资利润源头)、证券投资收益、MLF/SLF、再贷款再贴现等投放利息,支出主要涉及央行操作成本,主要是法定准备金利息,超额准备金利息、央票利率、政府存款利息。从国际上看,央行利润上缴财政并不少见。
如何记账?有何影响?
1)首先,与国企类似,上缴第一步为央行权益减少1万亿,负债端政府存款增加1万亿,基础货币科目不变。但由于央行并没有“所有者权益”科目。我们认为,央行这一项目可能作为特殊账户计入“其他负债”中。但作为政府部门,这一“其他负债”中的特殊账户具有类“政府存款”的性质。央行上缴利润,在账面上表现为从“其他负债”中的特殊账户转移至“政府存款”。因此,这一步并不影响基础货币。随后,财政将利润支出,政府存款减少,同是负债端的基础货币科目增加1万亿,形成流动性投放,规模相当于1次降准50BP。
2)从财政角度看,与其余国企上缴利润一致,在赤字规模未动、债务未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有了1万亿的扩张空间,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的体现。
3)从货币角度看,与其余国企上缴利润并不一致,企业缴税表现为企业存款减少,财政存款增加,对流动性有抽水作用。财政即便后续形成支出,也不影响基础货币总量。央行利润上缴环节虽为负债端“政府存款”和“其他负债”的内部转移,不涉及储备货币科目,但后续财政一旦支出,就会形成基础货币创造,相当于多投放1万亿基础货币,对流动性整体利好。但央行上缴形式是“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相当于在剩余10个月每月财政均多支出1000亿元,对流动性每月影响不大。若财政按以往规律,在季末和年末集中投放,则万亿支出可能在前三季度分别投放2000亿元,年末投放4000亿元,可有效对冲季末银行面临的缴准压力。
4)虽然投放体量相当于 1次全面降准50BP,但内在机制与降准有所不同。降准提高货币乘数,并不改变基础货币总量。但这一机制类似于2013年前的外汇占款类型的货币派生。并且,这一机制直接作为财政支出,不需要像降准那样依赖于银行投放,更能直接有利于宽信用。
在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对流动性是利好,体量相当于1次全面降准50BP。我们判断 2022年要实现100BP以上的降准,从这一角度,后续降准空间有所压缩。但形式上,这一形式是货币和财政的协同发力,相比单纯降准更能提振经济。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