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募基金冠军出炉#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2021年A股属于“Hard”模式,一般来说,在这样风格切换频繁的市场里,私募由于仓位以及投资方式更灵活的优势,相对会更好做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厂长看了下,不少百亿主观多头的业绩和几个规模较大的顶流公募并没太大区别,甚至还有亏30% 的情况出现。那么去年公募和私募整体表现到底如何呢?策略相似的主观产品,又该如何选呢?
股票基金平手,私募量化一骑绝尘
话不多说,直接上数据。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其中股票仓位在60%以上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7.45%,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9.59%。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股票策略私募产品2021年平均收益率为10.93%,其中约63%的产品取得正收益。
由于灵活配置型公募基金对仓位限制较少,用来与股票私募基金对比会更加合适,总体来看,如果减去私募20%的carry,公私募股票基金去年表现差不多。
但百亿私募的业绩情况却并不乐观,雪球数据显示,百亿私募全年平均收益率只有5.3%,显著低于其他规模范围的私募基金收益平均值。
规模的上涨对业绩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百亿私募的性价比问题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尽管四季度以来量化私募的超额情况很不理想,但这掩盖不了它们去年一整年的强势表现。
格上研究统计,5亿规模以上量化股票多头管理人的平均收益率为22.05%,是股票多头平均收益的的两倍还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去年业绩较好的公私募基金情况。
首先,排名前10的公募基金2021年收益均超80%,另外还有3只基金翻倍。
而排名前10的私募基金2021年收益超300%的就有8只,业绩好的一只去年收益超1300%。
也就是说公私募冠军基金之间去年业绩相差1200% !
不过大家要注意,造成这样的差距主要源于投资工具以及个股仓位限制,并不能光凭业绩就去揣测基金经理的投资实力。
而从收益较差的公私募基金来看,去年公募基金跌幅超过30%的有7只,其中4只亏损超过40%。
排名垫底两只公募基金都来自鹏华基金,分别是鹏华全球中短债(QDII)和鹏华全球高收益债(QDII),两只债券近都因为房企海外美元债暴雷而跌入深渊,去年收益接近-50%。
私募这边就更惨了,有三只基金去年跌幅都超80%,其中垫底的这只基金净值只有0.037。
不太清楚这只基金还不清盘是为了啥。。。
公募想夺冠必须压赛道?
去年公募业绩排名前10的基金,他们的掌舵人普遍基金管理时间都在5年以下。
比如手握两只年内翻倍基(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冠军基金经理前海崔宸龙,也只有1年半的基金经理任职经验。
另外,这些上榜的基金大多在2021年初,规模都在5亿左右,规模小 新生代基金经理是去年业绩较好的公募基金的两个特点。
这与一些老牌明星基金经理去年的惨淡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
于是市场上就有些说法,明星老将“年老色衰”跟不上时代了,基金经理要选年轻的,85后,甚至90后,敢打敢拼。
厂长觉得大家还是不要人云亦云,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选基金还是要符合自身的需求。
可能有不少人普遍认为去年想成为冠军基,必须得押注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赛道才行,厂长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盘下来,发现事实和大家想的并不一样。
当然前海的崔宸龙确实是压赛道了,他的新经济就等于新能源,直接看下他的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的持仓就明白了。
这类基金我是觉得不能重仓配的,压赛道波动不会小,而且去年踩中了风口不代表今年还可以,况且崔宸龙的基金管理时间还不到两年,长期业绩真的不太好说。
比起这类基金经理,厂长可能更看好宝盈的肖肖以及大成的韩创这类基金经理。
肖肖与陈金伟共同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去年也取得了翻倍的业绩,但这只基金却采取的分散配置方式。
可以看到,这只基金三季度十大重仓的持股集中度仅为34.61%。
重点聊肖肖的原因是因为这只基金他的管理时间已经达到5年,另一位基金经理陈金伟是去年初才开始加入,一起管理这只基金。
在基金的三季报里也有提到,不在单一赛道的景气度上暴露过高仓位。
另外还给出了不同维度的详细权重占比,要好公司成长性,但估值同样重要。
另一位大成基金的韩创也是如此,多行业布局,不抱团,连中石油都能成为他的重仓股之一。
掌管的大成新锐产业混合过去三年业绩都非常优秀,尤其在2020年没买白酒的情况下依然斩获了近80%的收益。
韩创的覆盖面广,建筑建材研究员出身,之后做周期研究员等,之后不断拓展,能力圈包含偏上游的金融、地产、有色、化工等行业,偏中游的制造业,以及下游的以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
这种分散配置、精选行业和个股的基金经理后续业绩延续性可能更好点,容量也会更大。
私募想夺冠要杠杆单吊
与公募不同,由于私募更加灵活,想冲榜基本只能靠杠杆 集中投资或单吊个股的方式。
比如拥有两只基金上榜去年业绩前十的亚鞅资产。
单看旗下这只1年13倍的基金,过去4年表现都挺不错的,除了2019年以外,其他三年均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旗下另外的基金业绩差距比较大,可能跟策略不同有关,其中代表作产品在2018年取得了正收益,但在2019和2020表现稍差,2018-2020年累计收益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
后续业绩延续性大家可以继续观察。
令人比较眼前一亮的是私募前十的基金有一只是百亿私募睿扬投资旗下的产品。
规模破百亿还能有业绩前10的基金,这确实不太容易。
不过厂长看了下,这只基金并不是彭砚在管,基金经理为张凯。
公开资料显示张凯曾在长信基金担任研究员一职,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以及汽车行业,深入研究电动车及光伏产业链,2020年8月加入睿扬投资。
目前他掌管了两只产品,产品投向应该也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
虽然睿扬规模百亿,但张凯目前管理的规模应该不大,综合规模以及基金投向,去年取得了300% 的收益也可以理解。
私募前10里还有几只基金存续规模显示低于500万的,这些基本就没有太多参考必要了,这类基金大概率就是用来冲榜的。
总的来看公募基金相对比较平均,但论收益的爆发性,可能还是私募更胜一筹,另外百亿主观多头可能性价比在持续降低,并且呈现出部分“公募化”的特征。
很多百亿主观多头投资逻辑与头部公募并没太大区别,包括风控上也是单只个股持仓比例不得超10%,那大家就要思考一下,到底还值不值得让它们提20%的carry。
无论公募还是私募,越来越多的“后浪”基金经理显现,以后行业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业绩再不续上,功劳簿上的基金经理也将遭遇“中年危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